环境微生物

目 录
绪论1
11环境问题与微生物的作用1
111环境问题1
112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2
12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3
121微生物的分类3
122微生物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3
13微生物的特点4
131个体极小、结构简单5
132容易变异、种类繁多5
133分布广泛、代谢灵活5
134繁殖迅速、作用甚大5
14环境微生物学的内容和任务6
141环境微生物学的内容6
142环境微生物学的任务7
15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8
本章小结8
复习思考题8
2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10
21原核微生物10
211细菌10
212放线菌17
213其他原核微生物18
22真核微生物22
221真菌22
222微型藻类26
223原生动物35
224微型后生动物42
23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45
231病毒的主要特征45232病毒的形态与结构45
233病毒的繁殖46
本章小结47
复习思考题48
3微生物生理50
31微生物的营养50
311微生物的化学组成50
312微生物的营养需求51
31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53
314微生物的培养基55
32微生物的生长57
321微生物生长的测定57
322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58
323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59
324消毒与灭菌61
33微生物的代谢与遗传变异63
331微生物的代谢63
332微生物的遗传变异71
333菌种的衰退、复壮与保藏73
本章小结76
复习思考题77
4微生物生态79
41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79
411土壤中的微生物79
412水体中的微生物80
413空气中的微生物81
42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82
421共生关系82
422互生关系83
423寄生关系83
424拮抗关系84
43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84
431碳素循环84
432氮素循环85
433硫素循环88
434磷素循环90
本章小结91
复习思考题915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93
51水体富营养化93
511富营养化的形成及影响因素94
512引起富营养化的优势藻类95
513富营养化的危害95
514富营养化的防治96
52微生物代谢物与环境污染96
521微生物毒素与食品污染96
522气味代谢物98
523酸性矿水98
524汞的生物甲基化99
525微生物引起的硝酸盐还原对人体的影响100
本章小结100
复习思考题101
6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102
61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102
611微生物降解与转化污染物的巨大潜力102
612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性的测定方法104
62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途径107
621生物组分的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107
622石油的微生物降解108
623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111
本章小结114
复习思考题115
7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116
71污水的生物处理类型116
711活性污泥法118
712生物膜法121
713稳定塘法124
714废水的厌氧处理126
715利用光合细菌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129
72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的微生物应用129
721微污染水源水污染源、污染物及预处理的目的129
722微污染水源水微生物预处理130
723微污染水源水净化对策131
73固体废物的微生物处理131
731堆肥131
732卫生填埋134733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危害135
本章小结136
复习思考题136
8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138
81水中的病原菌138
811痢疾杆菌138
812伤寒杆菌139
813霍乱弧菌139
82大肠菌群作为指标的意义及生活饮用水的标准140
821大肠菌群作为指标的意义140
822大肠菌群的生化特征比较140
823生活饮用水细菌标准141
83水的细菌检验141
831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141
832大肠菌群的测定142
84水中微生物控制143
841含氯氧化剂的消毒144
842微电解消毒144
843紫外线消毒145
844臭氧消毒145
本章小结145
复习思考题145
9环境微生物新技术147
91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147
911废水的生物脱氮技术147
912废水的生物除磷技术148
9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150
92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的固定化方法150
92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51
93生物传感器152
94生物修复技术153
941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和特点153
942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154
95微生物技术与废物综合利用156
951利用废物生产单细胞蛋白156
952利用废物生产生物能源物质157
953固体废物的处理利用157
96微生物技术与农、牧、渔业发展159961微生物技术与渔、牧业生产159
962微生物技术与农业生产159
97微生物与绿色环保产品160
971微生物肥料160
972微生物农药161
973可生物降解的塑料161
974微生物絮凝剂162
975丙烯酰胺162
本章小结162
复习思考题163
环境微生物实验164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革兰染色164
实验二培养基的制备及玻璃器皿的包扎灭菌167
实验三微生物的纯种分离171
实验四环境中主要微生物菌落及菌体形态的识别173
实验五微生物对有机物降解及转化能力的定性分析174
实验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生物相的观察178
实验七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测定179
实验八含酚污水降解菌的分离、纯化与筛选182
附录184
附录Ⅰ教学用培养基的配制184
附录Ⅱ染色液及试剂的配制187
主要参考文献1891绪论1
11环境面临的问题与微生物的作用
111环境面临的问题
112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
12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
121微生物的分类地位
122微生物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13微生物的特点
131个体极小、结构简单
132容易变异、种类繁多
133分布广泛、代谢灵活
134繁殖迅速、作用甚大
14环境微生物学的内容和任务
141环境微生物学的内容
142环境微生物学的任务
15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2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29
21原核微生物
211细菌
212放线菌
213其他原核微生物
22真核微生物
221真菌
222微型藻类
223原生动物
224微型后生动物
23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231病毒的主要特征
232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233病毒的繁殖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TP,Z#]
第三节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1
一、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评价41
二、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与治理42
三、病虫害的生态防治42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减少与保护43
一、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其含义43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物种消失的危害43
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44
本章小结45
复习思考题46
阅读材料中国古代的自然观46
尼罗河上的灾难46
第三章资源与环境48
第一节世界与中国资源的现状及特点48
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48
二、世界资源现状及特点50
三、中国资源现状及特点52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53
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53
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57
三、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59
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60
五、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61
第三节能源与环境63
一、能源概念63
二、能源与环境问题67
三、我国能源的利用与保护68
四、新能源简介68
本章小结73
复习思考题73
阅读材料海水—核能源原料的源泉74
人类离不开水75
第四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76
第一节概述76〖TP,Z#]
一、大气的组成76
二、大气的重要性79
三、大气污染的概念79
第二节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发生机制79
一、大气污染源79
二、大气主要污染物80
三、大气污染物的转归83
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危害84
一、大气污染侵入人体的主要渠道84
二、主要危害85
三、全球大气环境问题86
第四节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89
一、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因素89
二、地理因素92
三、其他因素93
第五节大气污染物的综合防治与技术93
一、综合防治的必要性94
二、综合防治原则94
三、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95
四、消烟除尘技术96
五、排烟脱硫99
六、排烟脱硝(氮)101
七、典型废气的治理技术实例102
本章小结103
复习思考题103
阅读材料为什么规定pH<56为酸雨?105
第五章水污染及其防治108
第一节概述108
一、水体的概念108
二、天然水中的主要物质109
第二节水体的污染111
一、定义111
二、水体污染源111
三、水体中主要污染物113
四、水体污染的危害120〖TP,Z#]
第三节水体的自净作用120
一、定义120
二、净化机制121
三、净化场所122
四、水体自净过程中污染物的转归122
五、水体中BOD和DO的关系122
第四节水污染的防治123
一、概述123
二、污水处理技术124
三、物理处理法124
四、化学法126
五、物理化学法129
六、生物处理法132
第五节典型废水处理流程138
一、城市污水的处理流程138
二、食品行业污水的治理139
三、维尼纶厂生产污水处理流程139
本章小结139
复习思考题140
阅读材料关于Cd的污染问题141
古罗马瘟疫为何如此猖獗?142
第六章固体废物的处置与利用143
第一节固体废物的分类及危害143
一、固体废物的概念143
二、固体废物的分类144
三、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146
四、固体废物的危害147
第二节固体废物污染的控制及其技术政策148
一、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途径148
二、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149
第三节常见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150
一、焚烧法150
二、化学法151
三、分选法152
四、固化法153〖TP,Z#]
五、生物法153
第四节典型固体废物的处置153
一、固体废物的处置153
二、污泥的处置154
三、城市垃圾的利用与处置155
本章小结156
复习思考题157
阅读材料美国洛夫运河事件158
杀人的垃圾158
第七章其他环境污染及防治160
第一节噪声污染及防治160
一、概述160
二、声性质和度量中的基本概念163
三、环境噪声评价标准164
四、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167
五、城市噪声的综合防治168
第二节放射性污染及防治168
一、来源169
二、放射性物质的危害170
三、放射性污染的防治172
第三节电磁污染173
一、电磁波来源173
二、电磁污染的传播途径174
四、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175
第四节其他污染类型及其防治176
一、废热污染176
二、光污染177
三、太空污染179
四、居住环境与装修污染180
五、生物污染183
本章小结189
复习思考题189
阅读材料噪声危害实例190
外来生物入侵——生态系统的癌变191
澳大利亚兔成灾191〖TP,Z#]
温柔杀手薇甘菊191
独霸水域的水葫芦191
一手遮天的飞机草192
传播瘟疫数豚草192
松突圆蚧是“偷渡客”192
第八章环境管理与环境法规193
第一节环境管理193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及内容193
二、环境管理的特点与基本职能194
第二节环境保护法规197
一、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概念197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198
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200
四、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201
第三节环境标准202
二、环境标准体系202
三、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204
四、环境标准的监督实施205
五、常用的环境标准205
本章小结205
复习思考题205
阅读材料卡尔逊与《寂静的春天》206
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和纪念周207
第九章环境监测与评价208
第一节环境监测208
一、环境监测概述208
二、环境监测程序与方法209
三、环境监测质量保证210
四、环境监测新技术概要211
第二节环境质量评价212
一、环境质量评价概念212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213
三、环境质量评价方法213
四、污染源调查与评价215〖TP,Z#]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218
一、环境影响评价概述218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219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技术219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220
五、环境影响评价的新进展221
本章小结222
复习思考题222
阅读材料水质自动监测系统223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指数224
第十章可持续发展战略227
第一节环境容量227
一、基本概念227
二、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及本质227
三、循环经济的特点及实施方法228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产生229
一、基本概念229
二、21世纪议程229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实质230
第三节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230
一、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231
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战略任务231
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232
四、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232
第四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233
一、环境保护233
二、清洁生产234
三、持续消费234
四、科学技术235
五、环境教育235
六、发展环境保护产业236
七、法制建设和国际合作237
本章小结238
复习思考题238
阅读材料循环经济运行模式238〖TP,Z#]
世界环境日的由来和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239
第十一章绿色技术与清洁生产241
第一节绿色技术概述241
一、发展绿色技术的意义241
二、绿色技术内容和特征241
三、典型绿色技术——绿色化学244
第二节清洁生产246
一、清洁生产的定义246
二、清洁生产的目标和内容246
三、实现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246
四、清洁生产的发展248
五、清洁生产评价与审计249
六、清洁生产与ISO 14000251
第三节绿色产品253
一、绿色产品的概念及意义253
二、绿色食品及有机(天然)食品254
三、绿色汽车254
四、绿色材料255
五、绿色建筑256
六、环境艺术美化257
本章小结260
复习思考题261
阅读材料绿色建筑实例——窑洞262
环保行为规范50条263
附录265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65
附录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268
附录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269
附录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271
附录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272
附录6部分环境保护类网址273
附录7中文环境保护类期刊名录 274
主要参考文献277
2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3微生物生理
31微生物的营养
311微生物的化学组成
312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31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14微生物的培养基
32微生物的生长
321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322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323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24消毒与灭菌
33微生物的代谢与遗传变异
331微生物的代谢
332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333菌种的衰退、复壮与保藏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4微生物生态
41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
411土壤中的微生物
412水体中的微生物
413空气中的微生物
42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421共生关系
422互生关系
423寄生关系
424拮抗关系
43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431碳素循环
432氮素循环
433硫素循环
434磷素循环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5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51水体富营养化
511富营养化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512引起富营养化的优势藻类
513富营养化的危害
514富营养化的防治52微生物代谢物与环境污染
521微生物毒素与食品污染
522气味代谢物
523酸性矿水
524汞的生物甲基化
525微生物引起的硝酸盐还原对人体的影响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6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61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611微生物降解与转化污染物的巨大潜力
612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性的测定方法
62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途径
621生物组分的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
622石油的微生物降解
623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7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71污水的生物处理类型
711活性污泥法
712生物膜法
713稳定塘法
714废水的厌氧处理
72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的微生物应用
721微污染水源水污染源、污染物及预处理的目的
722微污染水源水微生物预处理
723微污染水源水净化对策
73固体废物的微生物处理
731堆肥
732卫生填埋
733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危害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8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81水中的病原菌
811痢疾杆菌
812伤寒杆菌
813霍乱弧菌82大肠菌群作为指标的意义及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821大肠菌群作为指标的意义
822大肠菌群的生化特征比较
823生活饮用水细菌标准
83水的细菌检验
831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832大肠菌群的测定
84水中微生物控制
841含氯氧化剂的消毒
842微电解消毒
843紫外线消毒
844臭氧消毒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9环境微生物新技术
91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
911废水的生物脱氮技术
912废水的生物除磷技术
9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92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的固定化方法
92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93生物传感器
94生物修复技术
941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942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95微生物技术与废物综合利用
951利用废物生产单细胞蛋白
952利用废物生产生物能源物质
95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利用
96微生物技术与农、牧、渔业发展
961微生物技术与渔、牧业生产
962微生物技术与农业生产
97微生物与绿色环保产品
971微生物肥料
972微生物农药
973可生物降解的塑料
974微生物絮凝剂
975丙烯酰胺
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
环境微生物实验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革兰染色
实验二培养基的制备及玻璃器皿的包扎灭菌
实验三微生物的纯种分离
实验四环境中主要微生物菌落及菌体形态的识别
实验五微生物对有机物降解及转化能力的定性分析
实验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生物相的观察
实验七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八含酚污水降解菌的分离、纯化与筛选
附录
附录Ⅰ教学用培养基的配制
附录Ⅱ染色液及试剂的配置
主要参考文献
11环境问题与微生物的作用1
111环境问题1
112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2
12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3
121微生物的分类3
122微生物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3
13微生物的特点4
131个体极小、结构简单5
132容易变异、种类繁多5
133分布广泛、代谢灵活5
134繁殖迅速、作用甚大5
14环境微生物学的内容和任务6
141环境微生物学的内容6
142环境微生物学的任务7
15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8
本章小结8
复习思考题8
2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10
21原核微生物10
211细菌10
212放线菌17
213其他原核微生物18
22真核微生物22
221真菌22
222微型藻类26
223原生动物35
224微型后生动物42
23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45
231病毒的主要特征45232病毒的形态与结构45
233病毒的繁殖46
本章小结47
复习思考题48
3微生物生理50
31微生物的营养50
311微生物的化学组成50
312微生物的营养需求51
31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53
314微生物的培养基55
32微生物的生长57
321微生物生长的测定57
322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58
323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59
324消毒与灭菌61
33微生物的代谢与遗传变异63
331微生物的代谢63
332微生物的遗传变异71
333菌种的衰退、复壮与保藏73
本章小结76
复习思考题77
4微生物生态79
41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79
411土壤中的微生物79
412水体中的微生物80
413空气中的微生物81
42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82
421共生关系82
422互生关系83
423寄生关系83
424拮抗关系84
43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84
431碳素循环84
432氮素循环85
433硫素循环88
434磷素循环90
本章小结91
复习思考题915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93
51水体富营养化93
511富营养化的形成及影响因素94
512引起富营养化的优势藻类95
513富营养化的危害95
514富营养化的防治96
52微生物代谢物与环境污染96
521微生物毒素与食品污染96
522气味代谢物98
523酸性矿水98
524汞的生物甲基化99
525微生物引起的硝酸盐还原对人体的影响100
本章小结100
复习思考题101
6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102
61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102
611微生物降解与转化污染物的巨大潜力102
612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性的测定方法104
62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途径107
621生物组分的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107
622石油的微生物降解108
623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111
本章小结114
复习思考题115
7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116
71污水的生物处理类型116
711活性污泥法118
712生物膜法121
713稳定塘法124
714废水的厌氧处理126
715利用光合细菌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129
72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的微生物应用129
721微污染水源水污染源、污染物及预处理的目的129
722微污染水源水微生物预处理130
723微污染水源水净化对策131
73固体废物的微生物处理131
731堆肥131
732卫生填埋134733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危害135
本章小结136
复习思考题136
8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138
81水中的病原菌138
811痢疾杆菌138
812伤寒杆菌139
813霍乱弧菌139
82大肠菌群作为指标的意义及生活饮用水的标准140
821大肠菌群作为指标的意义140
822大肠菌群的生化特征比较140
823生活饮用水细菌标准141
83水的细菌检验141
831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141
832大肠菌群的测定142
84水中微生物控制143
841含氯氧化剂的消毒144
842微电解消毒144
843紫外线消毒145
844臭氧消毒145
本章小结145
复习思考题145
9环境微生物新技术147
91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147
911废水的生物脱氮技术147
912废水的生物除磷技术148
9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150
92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的固定化方法150
92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51
93生物传感器152
94生物修复技术153
941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和特点153
942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154
95微生物技术与废物综合利用156
951利用废物生产单细胞蛋白156
952利用废物生产生物能源物质157
953固体废物的处理利用157
96微生物技术与农、牧、渔业发展159961微生物技术与渔、牧业生产159
962微生物技术与农业生产159
97微生物与绿色环保产品160
971微生物肥料160
972微生物农药161
973可生物降解的塑料161
974微生物絮凝剂162
975丙烯酰胺162
本章小结162
复习思考题163
环境微生物实验164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革兰染色164
实验二培养基的制备及玻璃器皿的包扎灭菌167
实验三微生物的纯种分离171
实验四环境中主要微生物菌落及菌体形态的识别173
实验五微生物对有机物降解及转化能力的定性分析174
实验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生物相的观察178
实验七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测定179
实验八含酚污水降解菌的分离、纯化与筛选182
附录184
附录Ⅰ教学用培养基的配制184
附录Ⅱ染色液及试剂的配制187
主要参考文献1891绪论1
11环境面临的问题与微生物的作用
111环境面临的问题
112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
12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
121微生物的分类地位
122微生物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13微生物的特点
131个体极小、结构简单
132容易变异、种类繁多
133分布广泛、代谢灵活
134繁殖迅速、作用甚大
14环境微生物学的内容和任务
141环境微生物学的内容
142环境微生物学的任务
15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2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29
21原核微生物
211细菌
212放线菌
213其他原核微生物
22真核微生物
221真菌
222微型藻类
223原生动物
224微型后生动物
23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231病毒的主要特征
232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233病毒的繁殖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TP,Z#]
第三节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1
一、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评价41
二、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与治理42
三、病虫害的生态防治42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减少与保护43
一、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其含义43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物种消失的危害43
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44
本章小结45
复习思考题46
阅读材料中国古代的自然观46
尼罗河上的灾难46
第三章资源与环境48
第一节世界与中国资源的现状及特点48
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48
二、世界资源现状及特点50
三、中国资源现状及特点52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53
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53
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57
三、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59
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60
五、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61
第三节能源与环境63
一、能源概念63
二、能源与环境问题67
三、我国能源的利用与保护68
四、新能源简介68
本章小结73
复习思考题73
阅读材料海水—核能源原料的源泉74
人类离不开水75
第四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76
第一节概述76〖TP,Z#]
一、大气的组成76
二、大气的重要性79
三、大气污染的概念79
第二节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发生机制79
一、大气污染源79
二、大气主要污染物80
三、大气污染物的转归83
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危害84
一、大气污染侵入人体的主要渠道84
二、主要危害85
三、全球大气环境问题86
第四节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89
一、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因素89
二、地理因素92
三、其他因素93
第五节大气污染物的综合防治与技术93
一、综合防治的必要性94
二、综合防治原则94
三、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95
四、消烟除尘技术96
五、排烟脱硫99
六、排烟脱硝(氮)101
七、典型废气的治理技术实例102
本章小结103
复习思考题103
阅读材料为什么规定pH<56为酸雨?105
第五章水污染及其防治108
第一节概述108
一、水体的概念108
二、天然水中的主要物质109
第二节水体的污染111
一、定义111
二、水体污染源111
三、水体中主要污染物113
四、水体污染的危害120〖TP,Z#]
第三节水体的自净作用120
一、定义120
二、净化机制121
三、净化场所122
四、水体自净过程中污染物的转归122
五、水体中BOD和DO的关系122
第四节水污染的防治123
一、概述123
二、污水处理技术124
三、物理处理法124
四、化学法126
五、物理化学法129
六、生物处理法132
第五节典型废水处理流程138
一、城市污水的处理流程138
二、食品行业污水的治理139
三、维尼纶厂生产污水处理流程139
本章小结139
复习思考题140
阅读材料关于Cd的污染问题141
古罗马瘟疫为何如此猖獗?142
第六章固体废物的处置与利用143
第一节固体废物的分类及危害143
一、固体废物的概念143
二、固体废物的分类144
三、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146
四、固体废物的危害147
第二节固体废物污染的控制及其技术政策148
一、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途径148
二、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149
第三节常见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150
一、焚烧法150
二、化学法151
三、分选法152
四、固化法153〖TP,Z#]
五、生物法153
第四节典型固体废物的处置153
一、固体废物的处置153
二、污泥的处置154
三、城市垃圾的利用与处置155
本章小结156
复习思考题157
阅读材料美国洛夫运河事件158
杀人的垃圾158
第七章其他环境污染及防治160
第一节噪声污染及防治160
一、概述160
二、声性质和度量中的基本概念163
三、环境噪声评价标准164
四、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167
五、城市噪声的综合防治168
第二节放射性污染及防治168
一、来源169
二、放射性物质的危害170
三、放射性污染的防治172
第三节电磁污染173
一、电磁波来源173
二、电磁污染的传播途径174
四、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175
第四节其他污染类型及其防治176
一、废热污染176
二、光污染177
三、太空污染179
四、居住环境与装修污染180
五、生物污染183
本章小结189
复习思考题189
阅读材料噪声危害实例190
外来生物入侵——生态系统的癌变191
澳大利亚兔成灾191〖TP,Z#]
温柔杀手薇甘菊191
独霸水域的水葫芦191
一手遮天的飞机草192
传播瘟疫数豚草192
松突圆蚧是“偷渡客”192
第八章环境管理与环境法规193
第一节环境管理193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及内容193
二、环境管理的特点与基本职能194
第二节环境保护法规197
一、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概念197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198
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200
四、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201
第三节环境标准202
二、环境标准体系202
三、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204
四、环境标准的监督实施205
五、常用的环境标准205
本章小结205
复习思考题205
阅读材料卡尔逊与《寂静的春天》206
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和纪念周207
第九章环境监测与评价208
第一节环境监测208
一、环境监测概述208
二、环境监测程序与方法209
三、环境监测质量保证210
四、环境监测新技术概要211
第二节环境质量评价212
一、环境质量评价概念212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213
三、环境质量评价方法213
四、污染源调查与评价215〖TP,Z#]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218
一、环境影响评价概述218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219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技术219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220
五、环境影响评价的新进展221
本章小结222
复习思考题222
阅读材料水质自动监测系统223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指数224
第十章可持续发展战略227
第一节环境容量227
一、基本概念227
二、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及本质227
三、循环经济的特点及实施方法228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产生229
一、基本概念229
二、21世纪议程229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实质230
第三节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230
一、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231
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战略任务231
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232
四、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232
第四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233
一、环境保护233
二、清洁生产234
三、持续消费234
四、科学技术235
五、环境教育235
六、发展环境保护产业236
七、法制建设和国际合作237
本章小结238
复习思考题238
阅读材料循环经济运行模式238〖TP,Z#]
世界环境日的由来和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239
第十一章绿色技术与清洁生产241
第一节绿色技术概述241
一、发展绿色技术的意义241
二、绿色技术内容和特征241
三、典型绿色技术——绿色化学244
第二节清洁生产246
一、清洁生产的定义246
二、清洁生产的目标和内容246
三、实现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246
四、清洁生产的发展248
五、清洁生产评价与审计249
六、清洁生产与ISO 14000251
第三节绿色产品253
一、绿色产品的概念及意义253
二、绿色食品及有机(天然)食品254
三、绿色汽车254
四、绿色材料255
五、绿色建筑256
六、环境艺术美化257
本章小结260
复习思考题261
阅读材料绿色建筑实例——窑洞262
环保行为规范50条263
附录265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65
附录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268
附录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269
附录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271
附录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272
附录6部分环境保护类网址273
附录7中文环境保护类期刊名录 274
主要参考文献277
2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3微生物生理
31微生物的营养
311微生物的化学组成
312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31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14微生物的培养基
32微生物的生长
321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322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323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24消毒与灭菌
33微生物的代谢与遗传变异
331微生物的代谢
332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333菌种的衰退、复壮与保藏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4微生物生态
41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
411土壤中的微生物
412水体中的微生物
413空气中的微生物
42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421共生关系
422互生关系
423寄生关系
424拮抗关系
43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431碳素循环
432氮素循环
433硫素循环
434磷素循环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5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51水体富营养化
511富营养化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512引起富营养化的优势藻类
513富营养化的危害
514富营养化的防治52微生物代谢物与环境污染
521微生物毒素与食品污染
522气味代谢物
523酸性矿水
524汞的生物甲基化
525微生物引起的硝酸盐还原对人体的影响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6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61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611微生物降解与转化污染物的巨大潜力
612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性的测定方法
62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途径
621生物组分的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
622石油的微生物降解
623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7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71污水的生物处理类型
711活性污泥法
712生物膜法
713稳定塘法
714废水的厌氧处理
72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的微生物应用
721微污染水源水污染源、污染物及预处理的目的
722微污染水源水微生物预处理
723微污染水源水净化对策
73固体废物的微生物处理
731堆肥
732卫生填埋
733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危害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8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81水中的病原菌
811痢疾杆菌
812伤寒杆菌
813霍乱弧菌82大肠菌群作为指标的意义及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821大肠菌群作为指标的意义
822大肠菌群的生化特征比较
823生活饮用水细菌标准
83水的细菌检验
831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832大肠菌群的测定
84水中微生物控制
841含氯氧化剂的消毒
842微电解消毒
843紫外线消毒
844臭氧消毒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9环境微生物新技术
91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
911废水的生物脱氮技术
912废水的生物除磷技术
9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92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的固定化方法
92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93生物传感器
94生物修复技术
941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942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95微生物技术与废物综合利用
951利用废物生产单细胞蛋白
952利用废物生产生物能源物质
95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利用
96微生物技术与农、牧、渔业发展
961微生物技术与渔、牧业生产
962微生物技术与农业生产
97微生物与绿色环保产品
971微生物肥料
972微生物农药
973可生物降解的塑料
974微生物絮凝剂
975丙烯酰胺
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
环境微生物实验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革兰染色
实验二培养基的制备及玻璃器皿的包扎灭菌
实验三微生物的纯种分离
实验四环境中主要微生物菌落及菌体形态的识别
实验五微生物对有机物降解及转化能力的定性分析
实验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生物相的观察
实验七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八含酚污水降解菌的分离、纯化与筛选
附录
附录Ⅰ教学用培养基的配制
附录Ⅱ染色液及试剂的配置
主要参考文献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