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
作者:李邻峰 (作者)
出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6
页数:168
定价:27.00 元
ISBN-10:7811160366
ISBN-13:9787811160369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特应性皮炎的概念及意义
第一节 特应性皮炎概念的形成
第二节 特应性皮炎与湿疹皮炎类疾患
第三节 特应性皮炎的分类
第四节 特应性进程
第五节 特应性皮炎概念的重要性
第二章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情况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特应性皮炎发病增加的可能因素
第三章 特应性皮炎的可能病因
第一节 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异常皮肤反应
第二节 特应性皮炎皮肤异常的原因
第三节 环境因素
第四章 特应性皮炎的免疫学异常
第一节 免疫功能障碍
第二节 不同亚类t淋巴细胞在发病中的作用及调控
第三节 自身免疫反应
第五章 变态反应与特应性皮炎
第一节 特应性皮炎与工型变态反应
第二节 特应性皮炎中的ⅳ型变态反应
第三节 微生物变态反应
第六章 环境与特应性皮炎一
第一节 环境因素对特应性皮炎影响的证据
第二节 已知对特应性皮炎有影响的环境因素
第七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策
第一节 皮肤正常细菌群
第二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
第三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湿疹患者皮肤的检出情况
第四节 湿疹皮炎患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易感性
第五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
第六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第八章 病毒感染与特应性皮炎
第一节 疱疹性湿疹
第二节 其它病毒感染
第九章 真菌与特应性皮炎
第一节 马拉色菌
第二节 白念珠菌
第三节 皮肤癣菌
第四节 气源性霉菌
第十章 特应性皮炎皮损形成及其治疗意义
第一节 皮肤刺激
第二节 变态反应
第三节 微生物反应
第四节 自身免疫反应
第五节 参与发病的细胞因子分子及介质
第六节 特应性皮炎的恶性循环
第十一章 特应性皮炎的主要表现及严重程度评价方法
第一节&nbs
李邻峰(李林峰)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性病学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92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95~1998年在美国伊利诺大学皮肤病学系及遗传学系任访问副教授,并于1997年聘为研究员。从事接触性皮炎及脱发病研究。曾获美国芝加哥皮肤病协会研究基金奖。1998年回国工作至今。主编著作包括:《皮炎湿疹的发病机制》,《皮炎湿疹的临床诊断》,《皮炎湿疹的治疗》,《接触性皮炎与皮肤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皮肤性病学》,《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应用》及《全微助忆医学复习精要》。参加编写著作多部。发表中英文论文80余篇。积极参与医学继续教育及科学普及工作。发表医学科普文章数十篇。1995年曾获《健康报》“药物不良反应”有奖征文二等奖。
《特应性皮炎》是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联合国内各地优秀中青年医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而成,全面论述了特应性皮炎的热点问题,包括特应性皮炎的概念、分类、发病情况、发病机理及其临床意义、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特应性皮炎》还讲述了特应性皮炎的免疫学异常及其治疗意义、特应性皮炎与环境的关系、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微生物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治疗对策、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评价方法、特应性皮炎的诊治流程及诊治指南、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药物以及特应性皮炎的预后和预防等。《特应性皮炎》文字简洁、内容丰富,适合各级皮肤科医师、变态反应工作者、全科医师及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人员阅读,也可作为患者参考。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