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总论
1.1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1.1 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1.2 民间审计的起源和演进
1.1.3 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1.4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1.2 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1.2.1 审计的概念
1.2.2 审计关系
1.2.3 审计特点
1.3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1.4 审计的分类
1.5 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
1.5.1 政府审计机关
1.5.2 民间审计组织
1.5.3 内部审计机构
第2章 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
2.1 审计方法
2.1.1 审计方法概念
2.1.2 审计方法的体系
2.1.3 审计的一般方法
2.1.4 审计技术方法
2.2 审计程序
2.2.1 审计程序的含义
2.2.2 审计的准备阶段
2.2.3 审计的实施阶段
2.2.4 审计的终结阶段
第3章 审计执业规范
3.1 审计准则
3.2 职业道德准则
3.2.1 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3.2.2 职业道德指导意见
3.3 质量控制准则
3.3.1 业务质量控制
3.3.2 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3.4 职业后续教育准则
3.5 审计人员法律责任
3.5.1 与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相关的两组概念
3.5.2 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成因
3.5.3 我国法律对审计人员法律责任所作的规定
3.5.4 我国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规避
第4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
4.1 审计目标
4.1.1 审计总体目标
4.1.2 审计具体目标
4.2 审计计划
4.2.1 审计计划前的准备工作
4.2.2 总体审计计划的编制与审核
4.2.3 具体审计计划的编制与审核
第5章 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
5.1 审计风险
5.1.1 审计风险的定义及特征
5.1.2 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第6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7章 内容控制与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第8章 审计抽样
第9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第10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11章 生产循环审计
第12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第13章 货币资金审计
第14章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