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张江:公共艺术的实践2006-2008
作者:陶伟昌,刘小龙 编
出版: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7
页数:204
定价:220.00 元
ISBN-13:9787545800845
ISBN-10:7545800842
去豆瓣看看 综述/6
打造世界级有影响的公共艺术平台——在"2008现场张江:悬浮特快"启动仪式上的讲话/8
2006"城市进行式·现场张江"活动组织架构/10
"2007现场张江:诗意的停·流"活动组织架构/12
"2008现场张江:悬浮特快"活动组织架构/14
明确目标,狠抓落实,稳步推进/16
2006——2008"现场张江"公共艺术活动大事记/18
现场张江·理念篇/21
综述/22
让科技插上文化的翅膀——2006年7月访上海市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24
2006"城市进行式·现场张江"策划书/28
在场的对话:一种跨边界的公共艺术文本/34
进行式进行/36
写给在现场的张江计划/38
"2007现场张江:诗意的停·流"策划书/42
"停"与"流"的诗意:张江实践,46
停流之间,诗意产生/48
"2008现场张江:悬浮特快"策划书,54
家园·过客与悬浮快车/60
悬浮与特快:艺术对于城市的思考/62
现场张江·活动篇/65
综述/66
调研的进进行式:与对象同构的超链接模型/68
祝愿我们的生活富有诗意-在"2007现场张江:诗意的停·流"启动仪式上的讲话/76
现场张江:公共艺术的特殊层面——在"2007现场张江:诗意的停·流"艺术品落成典礼上的讲话/78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2008现场张江:悬浮特快"启动仪式上的讲话/80
高新科技与公共艺术——在"2007现场张江"高端主题演讲会上的演讲/84
当科学和艺术零距离交谈——"2008科学与艺术"高端对话纪实/88
我们参与——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课程植入项目小结/92
现场张江·作品篇/97
综述/98
2006"城市进行式·现场张江"作品/100
"2007现场张江:诗意的停·流"作品/130
"2008现场张江:悬浮特快"作品/148
首张高科技园区公共艺术地图在张江诞生/170
现场张江·评论篇/175
综述/176
"现场张江"的价值:文化参与和文化记忆——在"2008现场张江"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178
公共空间中的当代艺术建构/180
艺术家对"现场张江"活动的评论/184
现场张江·传播篇/195
综述/196
2006-2008"现场张江"主要媒体报道一览/198
"现场张江"网络媒体检索一览/200
2006-2008"现场张江"画册书影/203
编辑委员会/204
日前,浦东新区政府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建设文化浦东新图景的号召。未来浦东将建设成为上海现代艺术、现代科普和现代娱乐的三大中心,面向世界进行文化创新。浦东正在新区政府建设文化浦东的号召下,集聚文化能量,提升文化实力,努力打造一片海纳百川,现代时尚的文化绿洲。 张江,作为新开发的文化产业基地,这片充满着想象和创造力的土地,也正吸引着更多专业的战略投资者和国内外的文化创意企业入驻,一个崭新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已然形成,张江正在孕育着文化爆破。
作为地铁2号线张江站站前广场的樱花广场,处于张江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也是张江对外的一个形象展示窗口。在樱花广场的所在地实施张江艺术公园(Art Park),用艺术公元的概念来重新赋予广场新的文化内涵,从而重塑其形象,激活其功能。张江艺术公园的建立,使其成为张江对外的一个重要文化窗口,并成为浦东的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从而带动更多的文化艺术创意企业入驻张江。
即使张江当代艺术馆设计的不那么别致,位于高科技产业园这样的“文化荒芜之地”也让她有理由格外出挑。这个建筑面积760平方米,展厅仅380平方米的“微型”艺术馆(甚至小于一个中等规模的画廊)像一个袖珍艺术插件,被小心移植进张江沉闷呆板的办公楼群。
出地铁2号线张江站,转身就能隐约看到对面站前广场上竖着的大幅艺术展览海报。穿过车流急速的碧波路,雕塑家隋建国的红色人像雕塑伫立在街边冲来往行人招手,似乎提醒你已从繁忙单调的工作空间一脚踏入了艺术区域。
张江当代艺术馆安静地藏在同样也是刚刚开放的艺术公园中,灰黑色镂空钢架与白色水泥墙面十字交叉的建筑外观充满艺术气息,远观如同一座现代感十足的休憩小亭。油画家周春芽知名的“绿狗”这次从油画布上一跃而出做回自己的老本行,化身玻璃钢雕塑神气十足地为艺术馆看门儿。
顺着脚下整齐拼嵌的细长青砖步入艺术馆的内部空间,让人恍惚以为四周应是雕梁画栋,朱漆柱,小轩窗。然而三面镂空墙延伸至顶,两条矩形钢梯从空中交叉而过,硬朗简约的现代风格取代脑海中的古典想象。其实钢式镂空框架设计在艺术馆中还有更具体的功用,比如一些垂悬式作品、大型装置的固定工作将因此变得简单易行。晴朗的日子里,阳光从四面八方的镂空细窗中射进,整个空间将变成光与影的游戏舞台;而傍晚夜幕降临,艺术馆中的橘色灯光又从内部点亮整个建筑,看上去晶莹而通透。艺术馆一层即将建成带户外长廊的咖啡吧。情调?自然无须赘言。
艺术馆二层是一间带露台的“十”字型展厅,虽面积有限,但艺术空间却并不狭隘。受邀参加开馆展的丁乙、张恩利、周春芽、叶永青等当代艺术名家二十幅的架上作品陈列在一起,风格迥异,交相辉映。从二层露台眺望艺术公园,又是另外一种风景——蓝色的熊在树丛中举手投降,鲸鱼潜入地下露出一小截尾鳍,红色的鸟笼孤零零的停在湖面,对岸一只石鸟落在光头石像上悠闲地打盹。这些架上艺术家们“集体反串”出的雕塑作品无疑为艺术馆又开拓出更广阔的户外疆域。
至此,午休时间“看展览”成了附近素来与艺术绝缘的IT上班族最乐意尝试的新鲜事。热心的观众甚至给艺术馆馆长李旭打来电话激动地表示感谢。艺术贴近公众,介入普通社会生活。作为一个公益性当代艺术馆,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好的设计呢?
“现场张江”从公共艺术和环境和谐的角度,将当代艺术融入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这是有趣而富有开创意义的尝试,丰富了张江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提升了张江公共文化生活的品质。“现场张江”活动所具有的科技吸引力、文化感召力及其形式与内容的亲和力,是张江“软实力”的具体呈现,是浦东乃至上海“硬实力”的无形延伸,新兴而充满活力。“现场张江”的传力和张力,正依托着张江这个载体,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本书详细记录由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功能区域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张江(集团)公司举办的“现场张江”大型公共艺术活动的历程(2006年-2008年),介绍参加活动的中外艺术家和他们创作的作品,探讨在高科技园区开展艺术活动的意义和影响。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