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法学精品教材: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作者:幸红 主编
出版: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9.4
页数:315
定价:39.00 元
ISBN-13:9787811351781
ISBN-10:7811351781
去豆瓣看看 总序/1
前言/1
第一编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原理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1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1
第二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分类和特征/7
第三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调整对象/9
第四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本质和性质/11
第五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12
第六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17
第七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和作用/19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25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25
第二节 协调发展原则/28
第三节 公众参与原则/32
第四节 风险预防原则/37
第五节 环境责任原则/42
第三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制度/49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制度概述/49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51
第三节 “三同时”制度/54
第四节 环境标准制度/56
第五节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制度/59
第六节 环境许可证制度/64
第七节 排污收费制度/67
第八节 限期治理制度/70
第九节 环境事故报告制度/72
第四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75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概述/75
第二节 环境民事责任/78
第三节 环境行政责任/85
第四节 环境刑事法律责任/91
第二编 环境污染防治法
第五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98
第一节 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及防治/98
第二节 环境要素污染及其防治立法/103
第三节 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及其防治立法/105
第四节 防治环境污染的基本制度/107
第六章 大气污染防治法/113
第一节 大气污染问题/113
第二节 防治大气污染立法概况/121
第三节 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法律规定/123
第七章 水污染防治法/130
第一节 水污染环境问题/130
第二节 防治水污染立法概述/136
第三节 我国防治水污染的法律规定/139
第八章 海洋环境保护法/152
第一节 海洋环境问题/152
第二节 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述/154
第三节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158
第九章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71
第一节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概述/171
第二节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176
第三节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主要法律制度/177
第十章 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185
第一节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85
第二节 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防治法/191
第三节 有毒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法/196
第四节 农药污染环境防治法/204
第三编 自然资源保护法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209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保护法/209
第二节 生态保护与建设/212
第三节 生态安全和自然灾害防治法/215
第十二章 生物资源保护法/233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233
第二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238
第三节 渔业资源保护法/243
第四节 森林资源保护法/250
第五节 草原资源保护法/256
第十三章 非生物资源保护法/265
第一节 土地资源保护法/265
第二节 水资源保护及水土保持法/269
第三节 矿产资源保护法/279
第十四章 特殊区域环境保护法/292
第一节 特殊区域环境及其保护法概述/292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法/294.
第三节 风景名胜区保护法/299
第四节 国家公园保护法/304
第五节 文物古迹保护法/309
参考文献/315
陈丽华,广东商学院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主体法。曾主持和参与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承担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大科研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广州市社会科学课题以及企业委托重大项目研究。国家课题的科研成果曾获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l0余篇。
杜曙光,广东商学院法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法、行政法。从1998年以来,在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代表性论文:《程序正义理论的再梳理》等;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教材3部。
幸红,广东商学院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法学会会员,广东省梅州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多年来从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课题:流域突发性水污染应急措施法律机制研究——以珠江流域为视角、府东省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珠江流域水污染控制法律对策、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等数项省部级课题。完成《污染控制策略创新——排污权交易及其法律规范》专著l部。主编教材1部。先后在《法商研究》、《学术研究》、《法学杂志》、《法律适用》、《河北法学》、《求索》、《黑龙江高教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数篇论文被《经济法学、劳动法学》、《国际法学》、《外贸经济、国际贸易》等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任教期间曾获广东商学院“先进工作者”、“古勃勤奖教金一等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多次获广东商学院“教学优秀奖”、“三育人”先进个人等称号。
目前,国内教科书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方法的论述较多,论述各有不同,本教材认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必须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着眼于环境法的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深入研究各环境因素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各环境保护措施之间以及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关系。只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才能提高研究水平,不断完善国家的环境法制体系。
(2)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各国在处理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既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当运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的研究成果和立法经验,以利于我们开阔视野,丰富研究课题,加强有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研究环境法学,要从实际出发,把理论上的研究与环境保护工作、环境立法以及司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环境保护、环境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经验,才能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