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筹供策略
作者:李新家著
出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10
丛书:跨国公司VS中国企业研究丛书
页数:256
定价:35.00 元
ISBN-10:7500583982
ISBN-13:9787500583981
去豆瓣看看 第1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对象
第二节 跨国公司在华筹供文献综述
第2章 跨国公司在华筹供策略及其特征与趋势
第一节 在华直接投资生产零部件和原材料
第二节 在会并购零部件生产企业
第三节 通过业务"外包"进行筹供活动
第四节 扩大在华采购
第五节 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为筹供服务
第六节 建立地区总部协调在华业务
第七节 在华业务整合
第八节 形成适应筹供策略的管理体制
第九节 跨国公司在华筹供策略特征与趋势
第3章 跨国公司在华筹供策略的决定因素
第一节 以往研究的简要评述
第二节 跨国公司本身战略
第三节 我国环境的特殊因素
第四节 行业特征
第五节 技术进步
第六节 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多重性质
第4章 跨国汽车企业在华筹供策略与案例
第一节 全球汽车工业基本状况
第二节 跨国汽车企业在华战略的一般分析
第三节 跨国汽车企业在华筹供策略
第四节 广州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广州本田筹供策略
第五节 丰田公司在华筹供策略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5章 跨国公司在华筹供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第一节 跨国公司在华筹供调查问卷分析
第二节 中小外资企业在华筹供问卷调查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6章 跨国公司在华筹供的启示与对策
第一节 跨国公司在会筹供策略研究主要结认
第二节 跨国公司在华筹供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第三节 跨国公司在华筹供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李新家,男,1952年2月出生,湖南省桃江县人。1971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1979年9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2年7月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工作。1983年7月调入湘潭大学经济学系。1984年任湘潭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87年1月晋升副教授。1993年1月调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94年案卷任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年底晋升研究员1996年1月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9月列入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跨世纪优秀人才首批培养对象(十百千工程)第一层次。1997年考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04年6月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被选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受聘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经济理论学科组成员。1999年9月获中区广东省委宣传部授予的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称号。2004年受聘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现任广东经济学会、广东价格协会、广东第三产业研究会、广东消费者协会、广东生产力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理论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研究和教学工作。出版《网络经济研究》等多部著作,并多次获奖。目前主要承担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文化经济等课题研究。
《跨国公司在华筹供策略》是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毛蕴诗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跨国公司在佛教民中国企业的战略反应》一项子课题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华筹供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相对完整,其要点包括:实现在华投资项目的纵向二体化,在中国内地投资建厂;通过增资扩股或建立独资子公司,提高对上游企业的控制程度;收购与兼并我国配套企业;积极培育和帮助当地供应商;与在会其他外资企业加强合作;引导中国的原材料零配件企业和国外的供应商合资合作;在华设立采购中心,扩大在华采购;继续利用海外资源,进行全球筹供;设立研发中心,为配套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地区总部加强在华业务整合,使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筹供、产品生产、研发以及销售各环节得以协调;把在华筹供纳入全球筹供体系;形成与其筹供策略相适应的企业治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改进在华筹供体系。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