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国际趋势与中国路径
作者:巴曙松,郭云钊 等著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8
页数:374
定价:68.00 元
ISBN-13:9787301138946
ISBN-10:7301138946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状况概览
第一节 离岸金融相关概念
第二节 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离岸金融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第四节离岸金融业务工具发展状况及创新趋势
第二章 离岸金融市场形成机理与发展效应
第一节 离岸金融市场形成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离岸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理论探讨
第三节 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效应
第三章 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比较
第一节 国际主要离岸金融中心概述
第二节 离岸金融中心个案分析
第三节 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发展路径总结
第四章 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与监管
第一节 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
第二节 离岸银行在近年来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第三节 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各监管主体措施
第四节离岸金融市场的国际监管机构及其合作
第五章 离岸金融市场的反避税及反洗钱措施
第一节 离岸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避税手段及影响
第二节 各国关于离岸金融市场的反避税措施
第三节 洗钱与离岸金融中心
第四节 不同类型离岸金融中心反洗钱立法和措施
第六章 我国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制度框架设计
第一节 我国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现状
第二节 中国加快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背景分析
第三节 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制度框架建设
第四节 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框架
第七章 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中国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模式选择
第二节 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具体路径选择
第三节 在海外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
第八章 中国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的案例设计
案例一 天津滨海新区离岸金融中心
案例二 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附录
附录1:马来西亚离岸银行法令(1990年)
附录2:巴巴多斯离岸银行法
附录3:中国台湾地区的国际金融业务条例
附录4: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附录5:关于发布《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参考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巴曙松: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还担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等职务。2007年初借调到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担任副部长。2008年3月,巴曙松研究员获得“中国基金业十年特别贡献奖”。
郭云钊: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兼任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导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KVB昆仑国际离岸金融项目组:KVB昆仑国际离岸金融项目组由多位活跃于国际金融市场的专家和学者组成。KVB昆仑国际为大洋洲最大华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离岸金融市场勇于探索前行,率先提出“新华人、新金融”理念,在短短5年内建立了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跨国金融交易平台,以全球海外华人为主要目标市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民营企业进入西方金融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经验。目前正与天津市政府积极配合,推动天津滨海新区离岸金融项目。
本书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寻求有助于指导中国离岸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理论规律,并对我国如何发展离岸金融市场作了积极的探索。本书对近两年来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及离岸金融的相应发展特点给与更多的关注,包括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不断推进、欧元的产生、国际监管合作加强、金融创新频繁涌现以及在此背景下离岸金融的竞争态势、经营模式、业务结构、风险控制、税收制度、监管措施等,使一些原本松散的、就事论事的观点上升到了规范和系统的理论研究层面。 本书从自然要素、宏观要素、制度要素以及政策要素等方面对主要的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进行总结,并以形成过程为侧重点,通过个案分析,对自然形成和政策推动型离岸金融中心进行比较研究,为我国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书对离岸金融市场的研究,一是针对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在促进香港人民币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的同时,在探索CEPA逐步落实后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模式和方法;二是针对国内市场,对开展滨海新区的产业、财政和金融政策予以分析,研究天津政策推动型的离岸金融业的发展模式。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