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序二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草地退化遥感监测概述
1.1.1 草地退化遥感监测的意义
1.1.2 草地退化遥感监测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1.1.3 草地退化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技术框架
1.2 草地退化遥感监测新型空间集成技术概述
1.2.1 新型空间集成技术概述
1.2.2 遥感信息加工处理技术
1.2.3 空间信息集成技术的发展概述
1.2.4 论“3S”技术及其系统体系
1.2.5 其他空间信息集成技术的发展动态
1.2.6 “5S”技术及其理论技术体系
1.2.7 “5S”技术在草业与生态科学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1.3 草地退化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1 草地退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2 草地退化遥感监测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草地退化遥感监测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
1.4.1 在草群本底调查、景观特征与退化机理方面的进展
1.4.2 在监测指标、模型构建、混合像元解译等方面的进展
1.4.3 在影像融合技术、智能化遥感监测等方面的进展
1.5 草地退化遥感监测研究前景展望
1.5.1 在数据源的选择方面
1.5.2 在模型的选择方面
1.5.3 在草地退化定量监测评价方面
1.5.4 在草地退化成因分析方面
1.5.5 在“3S”技术集成和智能化遥感监测方面
参考文献
第2章 草地退化遥感监测理论基础与植被诊断分析技术
2.1 草地退化遥感监测的理论基础
2.1.1 草地退化的定义
2.1.2 草地退化的基本特征与诊断指标
2.1.3 放牧草地退化的演替机理
2.1.4 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内涵
2.1.5 放牧草地退化与植物空间格局演化
2.1.6 利用遥感技术对草地退化监测的应用进展
2.1.7 荒漠绢蒿灌丛群落放牧退化机理研究概况
2.1.8 荒漠草地农业系统和景观结构下草地退化研究概况
2.1.9 天山北坡春秋放牧场草地植被生态恢复研究概况
2.2 草地退化遥感监测的研究地与研究方法
2.2.1 研究区区位特征
2.2.2 研究区域阜康市概况
2.2.3 草地类型及放牧利用特征
2.2.4 纯放牧(自然)山地一荒漠系统结构特征
2.2.5 试验观测区植被类型
2.2.6 土地利用政策变化
2.3 荒漠草地退化监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
2.3.1 限制性与耐性定律
2.3.2 大、小环境对生物具有不同影响的原理
2.3.3 种群的密度制约与空间分布格局原理
2.3.4 群落内物种多样性与演替原理
2.3.5 生态系统高度和谐的原理
2.3.6 生态位原理
2.3.7 生物群落干扰理论
2.4 退化草地地面植被诊断的研究方法
2.4.1 荒漠退化草地的时空变化实验设计
2.4.2 草地退化机理研究实验设计
2.5 荒漠退化草地的时空分异规律研究
2.5.1 实验研究结果
2.5.2 荒漠退化草地特征分析
2.6 草地退化遥感监测常用数据源与数据预处理方法
2.6.1 多光谱遥感数据
2.6.2 高光谱数据
2.6.3 其他数据
2.6.4 数据预处理
参考文献
第3章 新疆典型草地退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3.1 引言
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2.1 草地格局分析
3.2.2 植被盖度的确定
3.2.3 数据源
3.2.4 数据处理
3.3 荒漠草地格局动态分析
3.4 荒漠草地植被盖度动态分析
3.5 草地退化成因分析
3.5.1 气候因素的影响
3.5.2 人口因素的影响
3.5.3 牲畜数量变化的影响
3.5.4 政策及其他因素影响
3.6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草地退化光谱特征分析及其评价
第5章 新疆典型草地特征解译及其遥感分类
第6章 新疆典型草地退化遥感监测模型构建及其评价
第7章 草地退化光谱混合像元分解及其评价
第8章 基于高光谱的荒漠草地特征提取与分析
第9章 构建退化草地智能化分类器及其评价
第10章 不同尺度下退化草地的多光谱特征解译及其评价
第11章 构建草地类型划分智能化分类指标及其体系
第12章 多年的草地退化时空特征动态分析及其评价
第13章 新疆典型草地退化的驱动力分析及其治理对策
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