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问“人何以可能”:中西经典思想批判讲演录
作者:吴炫 著
出版: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08.12
页数:340
定价:31.00 元
ISBN-13:9787811400243
ISBN-10:7811400243
去豆瓣看看 开场白 否定主义面对怎样的中同问题
专题一 人与历史何以可能
第一讲 西方人的起源观诸说及其问题
第二讲 中国人的起源观诸说及其问题
第三讲 历史进步论和历史向善论的问题
第四讲 否定主义的人与历史观
专题二 个体与自由何以可能
第五讲 西方个体自由观的若下问题
第六讲 西方自我发展观和中国儒道自由观
第七讲 从黄永玉看被遮蔽的中国式个体自由
第八讲 否定主义的个体观和自由观
专题三 批判与创造何以可能
第九讲 西方的批判与创造及其问题
第十讲 中国主导性批判创新观及其问题
第十一讲 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创造性问题
第十二讲 否定主义批判与创造的实践
后记
吴炫,男,1960年2月3日生于江苏南京。浙江工商大学“西湖学者”,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文化理论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已出版《穿越中国当代思想》、《穿越中国当代文学》、《否定主义美学》、《中国当代思想批判》、《中国当代文学批判》、《中国当代文化批判》、《新时期文学热点作品讲演录》、《穿越群体》等著作10部以上,主编《原创》集刊、《中国视角:穿越西方现代美学》丛书,发表文、史、哲各类论文300余篇。
作为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人何以可能”在令天的物化和快感化时代重新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因为以文化文明为标志的“人的幸福追求”本身就包含占有和快感的内容。这个闻题放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视角下,更增加了复杂性。本书从“人的起源”、“自由和独立”、“批判与创造”这三个方面切入这一问题,在对中西方一些重大观念批判的基础土,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念:人是在不满足于自然性生存的冲动中开始使用工具的,中国人的自由需以亲和现实为前提,个体化理解穿过群体化理解而存在,创造性世界与既定世界不同而并立,不能导向创造的批判不是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批判,等等,从而引导读者进入“中国问题”必须有“中国式的解答”的理论思考。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