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聚氨酯胶黏剂
1.2 聚氨酯胶黏剂的发展史
1.3 聚氨酯胶黏剂的分类
1.4 国外聚氨酯胶黏剂的发展动态
1.5 我国聚氨酯胶黏剂的发展概况
1.6 我国聚氨酯胶黏剂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聚氨酯胶黏剂的粘接原理
2.1 胶黏剂的粘接原理与作用
2.1.1 粘接件间的作用力
2.1.2 粘接过程的界面化学
2.1.3 胶黏剂的固化
2.1.4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2.1.5 化学结构与粘接强度
2.1.6 胶黏剂黏料的物理结构与粘接强度
2.2 聚氨酯化学
2.2.1 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
2.2.2 催化剂对异氰酸酯反应活性的影响
2.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2.4 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3 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
2.3.1 软段对性能的影响
2.3.2 硬段对性能的影响
2.3.3 分子量、交联度的影响
2.3.4 添加剂的影响
2.4 聚氨酯胶黏剂对各种材料的粘接
2.4.1 对各种材料粘接的基本原理
2.4.2 基本粘接工艺
2.5 聚氨酯胶黏剂的配方设计原则
2.5.1 从原料直接配制
2.5.2 NCO类及OH类原料预先氨酯化改性
2.5.3 单组分聚氨酯胶黏剂
2.5.4 其他使用要求的兼顾
2.5.5 使用底涂剂
第3章 聚氨酯胶黏剂原料
3.1 多异氰酸酯
3.2 多羟基化合物
3.2.1 聚酯多元醇
3.2.2 聚醚多元醇
3.2.3 环氧树脂
3.2.4 蓖麻油
3.2.5 丙烯酸酯树脂
3.2.6 聚烯二醇
3.2.7 多元胺
3.3 助剂
3.3.1 溶剂
3.3.2 催化剂
3.3.3 扩链剂与交联剂
3.3.4 阻燃剂
3.3.5 填料及偶联剂
3.3.6 其他助剂
第4章 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
4.1 多异氰酸酯胶黏剂
4.1.1 三异氰酸酯
4.1.2 四异氰酸酯
4.1.3 七异氰酸酯
4.1.4 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PAPI)
4.2 聚多异氰酸酯胶黏剂
4.2.1 TDI三聚体
4.2.2 HDI三聚体
4.2.3 IPDI三聚体
4.2.4 TDI HDI混合三聚体
4.3 多异氰酸酯预聚体
4.3.1 三羟甲基丙烷TDI加成物
4.3.2 缩二脲多异氰酸酯
4.3.3 多异氰酸酯预聚体
4.4 双组分聚氨酯胶黏剂
4.4.1 通用双组分聚氨酯胶黏剂
4.4.2 双组分聚氨酯鞋用胶黏剂
4.4.3 双组分聚氨酯复合薄膜用胶黏剂
4.4.4 建筑用双组分聚氨酯胶黏剂
4.4.5 电子工业用双组分聚氨酯胶黏剂
4.4.6 其他双组分聚氨酯胶黏剂的制造研究
4.5 单组分聚氨酯胶黏剂
4.5.1 湿固化型聚氨酯胶黏剂
4.5.2 热固化型单组分聚氨酯胶黏剂
4.5.3 热熔型聚氨酯胶黏剂
4.5.4 溶剂型聚氨酯弹性体胶黏剂的制备研究
4.5.5 水性聚氨酯胶黏剂
第5章 聚氨酯与其他材料的改性
5.1 环氧树脂的改性
5.2 脲醛树脂的改性
第6章 聚氨酯胶黏剂的应用
6.1 可用的配方及配制
6.2 在制鞋工业中的应用
6.3 在建筑工业中的应用
6.4 在防水堵漏中的应用
6.5 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6.6 在机械维修中的应用
6.7 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
6.8 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6.9 对输送带的粘接
6.1 0在包装工业中的应用
6.1 1在服装工业中的应用
第7章 分析和测试
7.1 与聚氨酯直接相关的测定
7.1.1 碱液的配制及标定
7.1.2 酸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7.1.3 几种常用指示剂的配制
7.1.4 酸值和碱值
7.1.5 羟值
7.1.6 异氰酸酯原料的分析
7.2 胶黏剂的一般性能测定
7.2.1 外观
7.2.2 相对密度
7.2.3 黏度
7.2.4 不挥发物含量
7.2.5 酸值
7.2.6 适用期
7.2.7 固化速度
7.2.8 流动性
7.2.9 耐介质性
7.2.1 0胶黏剂的使用寿命
7.3 胶黏剂的热力学性能测定
7.3.1 耐热性
7.3.2 剪切强度
7.3.3 拉伸强度
7.3.4 剥离强度
7.3.5 冲击强度
7.3.6 持久强度
7.3.7 疲劳强度
7.3.8 抗张强度
7.3.9 撕裂强度
7.4 特征元素检定
7.4.1 碳的检定
7.4.2 氢的检定
7.4.3 氧的检定
7.4.4 磷的检定
7.4.5 硅的检定
7.4.6 卤素的鉴别
7.4.7 氮的鉴别
7.4.8 硫的鉴别
7.4.9 氮、硫同时鉴别
附录
附录1 近来聚氨酯胶黏剂的题录
附录2 现在生产与使用的聚氨酯类胶黏剂
附录3 甲苯二异氰酸酯的产品规格
附录4 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