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

目 录内容简介
1绪论1
11固体废物的定义、特性和分类1
111固体废物的定义及范畴1
112固体废物的特点和特征1
113固体废物的分类2
12城市固体废物的来源、组成和性质3
121城市固体废物的来源及特点3
122城市固体废物的组成5
123城市固体废物的性质6
13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类型及性质9
131工业固体废物来源9
132工业固体废物的组成及性质10
14危险废物的来源及特性12
141危险废物定义12
142危险废物的来源12
143危险废物的特性13
15固体废物产生量及治理现状简介14
151产生量14
152治理现状17
15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基本流程17
16固体废物污染的环境影响18
161造成污染的途径18
162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19
163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20
17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20
171处理技术20
172处置技术20
18固体废物的管理体系21
18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确立21
182“三化”原则21
183“三化”间的关系22
思考题22
2固体废物物流特征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3
21固体废物的物流特征23
22循环经济24
221源流24
222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征24
223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24
2243R原则的优先法则及其涵义25
225循环经济的三个层次26
23循环经济应用于城市垃圾的处理27
思考题27
3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贮存28
31工业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28
32城市垃圾的收集、运输及贮存28
321城市垃圾的收集、搬运和贮存29
322城市垃圾的清除和运送30
323城市垃圾的转运及中转站设置35
33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及贮存41
331危险废物的贮存41
332危险废物的收集41
333危险废物的运输42
思考题42
4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技术43
41固体废物的压实43
411压实程度的量度43
412压实设备简介44
42固体废物的破碎45
421破碎的目的45
422破碎方法45
423破碎比(程度)46
424破碎流程46
425破碎机简介47
43固体废物的分选48
431筛分48
432重力分选49
433磁力分选52
434电力分选53
435光电分选54
44分选回收工艺系统55
441城市垃圾分选回收工艺系统56
442粉煤灰分选回收系统56
443从煤矸石中分选回收硫铁矿系统56
思考题57
5固体废物的化学处理技术58
51中和法58
52氧化还原法58
521煤粉焙烧还原法58
522药剂还原法58
53化学浸出法59
6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理技术60
61概述60
611焚烧或燃烧的定义60
612固体废物焚烧过程的“三化”特性60
613燃烧过程分析60
614固体废物的可燃性61
615垃圾焚烧现状62
616固体废物焚烧的控制因素62
617焚烧(燃烧)效果63
618现代焚烧系统基本组成63
62燃烧反应过程的动力学规律64
621固体废物燃烧的异相反应特性64
622碳和氢的燃烧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特性67
623固体废物焚烧过程的宏观动力学特性70
63燃烧反应计算75
631空气需要量的计算75
632燃烧温度的计算77
633完全燃烧产物生成量的计算79
634热值计算(根据元素分析值计算)81
635各成分之间的换算82
636停留时间的计算83
64焚烧系统86
641焚烧系统概述86
642焚烧炉87
643焚烧炉的比较91
65垃圾焚烧技术工艺92
651概述92
652垃圾焚烧厂一般工艺流程93
66固体废物焚烧过程中烟气的产生及其控制97
661焚烧尾气中的污染物及其控制方法97
662硫氧化物(SOx)的生成及控制98
663氮氧化物(NOx)的生成和控制方法100
664二英的生成与控制103
665熔融气化焚烧技术107
67垃圾焚烧过程中的环保标准107
思考题108
计算题109
7固体废物的热解处理技术110
71概述110
711定义110
712热解产物110
713热解与焚烧的区别110
714热解的优点111
715热解方式分类111
716影响热解的主要参数111
717热解、气化、液化和部分燃烧111
72热解原理111
721热解过程111
722热解过程动力学分析112
723不同温度和不同加热速率下的产物收率114
73典型固体废物的热解114
731城市垃圾的热解114
732废塑料的热解115
74国外热解处理技术的发展计划116
741美国热解技术开发及发展计划116
742欧洲各国热解技术的研究和开发117
743日本热解技术的研究和开发119
744加拿大热解技术的研发120
75流态化热解过程简介120
751流态化热解技术设备120
752流态化热解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应用122
思考题125
8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技术126
81概述126
811堆肥化的定义126
812固体废物堆肥化的意义126
813堆肥的作用126
814堆肥化的原料127
815堆肥化原料特性的评价指标127
816肥堆产品质量及卫生要求127
82堆肥化的基本原理128
821好氧堆肥化过程的基本原理128
822厌氧堆肥化过程的原理130
823堆肥过程的动力学原理130
83好氧堆肥化的基本工艺过程136
831前处理136
832主发酵136
833后发酵137
834后处理137
835脱臭137
836贮存137
84堆肥化处理过程的几种组合形式137
85影响固体废物堆肥化的主要因素137
851通风的作用及其控制138
852含水率139
853堆肥过程的温度及其控制142
854有机质含量143
855颗粒度143
856碳氮比(C/N)144
857碳磷比(C/P)144
858pH值144
86堆肥化设备及工艺系统144
861物料处理设备145
862翻堆设备145
863反应器堆肥系统146
864除臭设备147
865堆肥设备发展趋势147
87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指标148
871物理参数评价指标148
872化学参数作判定标准148
873用工艺参数作为堆肥腐熟度判定标准149
874生物法评价指标149
88好氧堆肥化的未来展望150
思考题150
计算题151
9固体废物的固化处理技术152
91固化处理的原理和步骤152
911固化处理的原理152
912固化处理的基本步骤152
913固化处理效果152
92固化处理的基本方法153
921水泥固化法153
922石灰固化法154
923热塑性材料固化法154
924热固性材料固化法154
925玻璃固化法155
926自胶结固化和大型包封法155
思考题155
10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156
101概述156
1011污泥的分类与产生量156
1012污泥的性质157
1013污泥处理处置的基本方法161
1014污泥资源化的发展趋势163
1015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165
102污泥的处理技术167
1021污泥的浓缩167
1022污泥的调质168
1023污泥的稳定169
1024污泥的脱水171
1025污泥的热干燥172
1026超声波技术处理污泥174
1027湿式氧化法处理污泥177
1028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污泥178
103污泥的处置技术179
1031土地利用179
1032土地填埋179
1033污泥焚烧180
1034水体消纳181
104污泥的资源化技术181
1041污泥的堆肥化181
1042污泥的燃料化183
1043污泥制动物饲料187
1044污泥制吸附剂187
1045污泥制造建材188
1046污泥制胶黏剂188
思考题189
11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190
111概述190
1111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原理和处置原则190
1112地质屏障的防护性能192
1113固体废物陆地处置的基本方法194
112填埋场的基本构造和类型196
1121自然衰减型填埋场196
1122全封闭型填埋场198
1123半封闭型填埋场198
113填埋场中的生物降解行为198
1131填埋场垃圾的降解过程198
1132填埋场固液相、液气相反应的特点199
1133卫生填埋场内的微生物种类201
1134影响固体废物降解的因素201
114渗滤液的产生及控制202
1141渗滤液的组成及特征202
1142来源203
1143控制渗滤液产生量的工程措施204
1144渗滤液产生量计算205
1145渗滤液的处理方法206
1146渗滤液处理方法的选择207
115填埋场气体的产生与控制208
1151填埋场气体组成特征208
1152填埋场气体的产生方式208
1153填埋场气体的运动209
1154填埋场气体处理系统210
1155填埋场气体利用技术210
116矿化垃圾的开采与利用210
思考题211
计算题212
12固体废物的资源化213
121概述213
1211固体废物的资源化213
1212资源化系统213
122城市固体废物的资源化215
1221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途径215
1222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框架218
1223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系统219
123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232
1231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现状232
1232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234
1233冶金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241
1234化工废渣的综合利用245
124典型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249
1241废塑料的回收与利用249
1242废橡胶的回收与利用250
1243废电池的回收与利用254
125农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利用256
1251农作物秸秆的利用256
1252稻壳的综合利用257
思考题257
附录258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58
附录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及鉴别标准265
附录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273
附录四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77
附录五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84
附录六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288
附录七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293
参考文献298
11固体废物的定义、特性和分类1
111固体废物的定义及范畴1
112固体废物的特点和特征1
113固体废物的分类2
12城市固体废物的来源、组成和性质3
121城市固体废物的来源及特点3
122城市固体废物的组成5
123城市固体废物的性质6
13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类型及性质9
131工业固体废物来源9
132工业固体废物的组成及性质10
14危险废物的来源及特性12
141危险废物定义12
142危险废物的来源12
143危险废物的特性13
15固体废物产生量及治理现状简介14
151产生量14
152治理现状17
15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基本流程17
16固体废物污染的环境影响18
161造成污染的途径18
162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19
163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20
17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20
171处理技术20
172处置技术20
18固体废物的管理体系21
18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确立21
182“三化”原则21
183“三化”间的关系22
思考题22
2固体废物物流特征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3
21固体废物的物流特征23
22循环经济24
221源流24
222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征24
223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24
2243R原则的优先法则及其涵义25
225循环经济的三个层次26
23循环经济应用于城市垃圾的处理27
思考题27
3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贮存28
31工业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28
32城市垃圾的收集、运输及贮存28
321城市垃圾的收集、搬运和贮存29
322城市垃圾的清除和运送30
323城市垃圾的转运及中转站设置35
33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及贮存41
331危险废物的贮存41
332危险废物的收集41
333危险废物的运输42
思考题42
4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技术43
41固体废物的压实43
411压实程度的量度43
412压实设备简介44
42固体废物的破碎45
421破碎的目的45
422破碎方法45
423破碎比(程度)46
424破碎流程46
425破碎机简介47
43固体废物的分选48
431筛分48
432重力分选49
433磁力分选52
434电力分选53
435光电分选54
44分选回收工艺系统55
441城市垃圾分选回收工艺系统56
442粉煤灰分选回收系统56
443从煤矸石中分选回收硫铁矿系统56
思考题57
5固体废物的化学处理技术58
51中和法58
52氧化还原法58
521煤粉焙烧还原法58
522药剂还原法58
53化学浸出法59
6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理技术60
61概述60
611焚烧或燃烧的定义60
612固体废物焚烧过程的“三化”特性60
613燃烧过程分析60
614固体废物的可燃性61
615垃圾焚烧现状62
616固体废物焚烧的控制因素62
617焚烧(燃烧)效果63
618现代焚烧系统基本组成63
62燃烧反应过程的动力学规律64
621固体废物燃烧的异相反应特性64
622碳和氢的燃烧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特性67
623固体废物焚烧过程的宏观动力学特性70
63燃烧反应计算75
631空气需要量的计算75
632燃烧温度的计算77
633完全燃烧产物生成量的计算79
634热值计算(根据元素分析值计算)81
635各成分之间的换算82
636停留时间的计算83
64焚烧系统86
641焚烧系统概述86
642焚烧炉87
643焚烧炉的比较91
65垃圾焚烧技术工艺92
651概述92
652垃圾焚烧厂一般工艺流程93
66固体废物焚烧过程中烟气的产生及其控制97
661焚烧尾气中的污染物及其控制方法97
662硫氧化物(SOx)的生成及控制98
663氮氧化物(NOx)的生成和控制方法100
664二英的生成与控制103
665熔融气化焚烧技术107
67垃圾焚烧过程中的环保标准107
思考题108
计算题109
7固体废物的热解处理技术110
71概述110
711定义110
712热解产物110
713热解与焚烧的区别110
714热解的优点111
715热解方式分类111
716影响热解的主要参数111
717热解、气化、液化和部分燃烧111
72热解原理111
721热解过程111
722热解过程动力学分析112
723不同温度和不同加热速率下的产物收率114
73典型固体废物的热解114
731城市垃圾的热解114
732废塑料的热解115
74国外热解处理技术的发展计划116
741美国热解技术开发及发展计划116
742欧洲各国热解技术的研究和开发117
743日本热解技术的研究和开发119
744加拿大热解技术的研发120
75流态化热解过程简介120
751流态化热解技术设备120
752流态化热解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应用122
思考题125
8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技术126
81概述126
811堆肥化的定义126
812固体废物堆肥化的意义126
813堆肥的作用126
814堆肥化的原料127
815堆肥化原料特性的评价指标127
816肥堆产品质量及卫生要求127
82堆肥化的基本原理128
821好氧堆肥化过程的基本原理128
822厌氧堆肥化过程的原理130
823堆肥过程的动力学原理130
83好氧堆肥化的基本工艺过程136
831前处理136
832主发酵136
833后发酵137
834后处理137
835脱臭137
836贮存137
84堆肥化处理过程的几种组合形式137
85影响固体废物堆肥化的主要因素137
851通风的作用及其控制138
852含水率139
853堆肥过程的温度及其控制142
854有机质含量143
855颗粒度143
856碳氮比(C/N)144
857碳磷比(C/P)144
858pH值144
86堆肥化设备及工艺系统144
861物料处理设备145
862翻堆设备145
863反应器堆肥系统146
864除臭设备147
865堆肥设备发展趋势147
87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指标148
871物理参数评价指标148
872化学参数作判定标准148
873用工艺参数作为堆肥腐熟度判定标准149
874生物法评价指标149
88好氧堆肥化的未来展望150
思考题150
计算题151
9固体废物的固化处理技术152
91固化处理的原理和步骤152
911固化处理的原理152
912固化处理的基本步骤152
913固化处理效果152
92固化处理的基本方法153
921水泥固化法153
922石灰固化法154
923热塑性材料固化法154
924热固性材料固化法154
925玻璃固化法155
926自胶结固化和大型包封法155
思考题155
10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156
101概述156
1011污泥的分类与产生量156
1012污泥的性质157
1013污泥处理处置的基本方法161
1014污泥资源化的发展趋势163
1015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165
102污泥的处理技术167
1021污泥的浓缩167
1022污泥的调质168
1023污泥的稳定169
1024污泥的脱水171
1025污泥的热干燥172
1026超声波技术处理污泥174
1027湿式氧化法处理污泥177
1028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污泥178
103污泥的处置技术179
1031土地利用179
1032土地填埋179
1033污泥焚烧180
1034水体消纳181
104污泥的资源化技术181
1041污泥的堆肥化181
1042污泥的燃料化183
1043污泥制动物饲料187
1044污泥制吸附剂187
1045污泥制造建材188
1046污泥制胶黏剂188
思考题189
11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190
111概述190
1111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原理和处置原则190
1112地质屏障的防护性能192
1113固体废物陆地处置的基本方法194
112填埋场的基本构造和类型196
1121自然衰减型填埋场196
1122全封闭型填埋场198
1123半封闭型填埋场198
113填埋场中的生物降解行为198
1131填埋场垃圾的降解过程198
1132填埋场固液相、液气相反应的特点199
1133卫生填埋场内的微生物种类201
1134影响固体废物降解的因素201
114渗滤液的产生及控制202
1141渗滤液的组成及特征202
1142来源203
1143控制渗滤液产生量的工程措施204
1144渗滤液产生量计算205
1145渗滤液的处理方法206
1146渗滤液处理方法的选择207
115填埋场气体的产生与控制208
1151填埋场气体组成特征208
1152填埋场气体的产生方式208
1153填埋场气体的运动209
1154填埋场气体处理系统210
1155填埋场气体利用技术210
116矿化垃圾的开采与利用210
思考题211
计算题212
12固体废物的资源化213
121概述213
1211固体废物的资源化213
1212资源化系统213
122城市固体废物的资源化215
1221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途径215
1222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框架218
1223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系统219
123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232
1231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现状232
1232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234
1233冶金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241
1234化工废渣的综合利用245
124典型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249
1241废塑料的回收与利用249
1242废橡胶的回收与利用250
1243废电池的回收与利用254
125农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利用256
1251农作物秸秆的利用256
1252稻壳的综合利用257
思考题257
附录258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58
附录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及鉴别标准265
附录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273
附录四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77
附录五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84
附录六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288
附录七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293
参考文献298
目 录内容简介
全书以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工序流程为主线,从其源流、集运、预处理、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等方面,充分体现“循环经济(3R)”的思想。重点介绍固体废物物流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总结了固体废物的来源、组成和性质;概括了固体废物的产生方式、污染途径和控制方法;介绍了固体废物的物理预处理技术(压实、破碎、分选等),化学处理技术(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浸出等),热化学处理技术(焚烧、热解等)和生物处理技术(堆肥化等),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以及固体废物的资源利用技术等,包括过程原理、设备特征、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章后附有思考题或计算题。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