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闻名通讯:中华文明·中国少数民族文明 (套装上下册)
作者:何星亮 (作者), 汝信 (编者)
出版: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6
页数:938
定价:118.00 元
ISBN-13:9787533453442
ISBN-10:7533453441
去豆瓣看看 引言
一 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明的价值与意义
二 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明的构架与方法
第一章 文明与中国少数民族
第一节 文明与文化
一、“文明”的基本涵义及其变迁
二、人与“文明”
三、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四、文明与冲突
第二节 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同一性与互补性
一、多元与一体
二、多样性与同一性
三、多样性与互补性
第二章 民族结构
第一节 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
一、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两种趋势
二、历史上民族融合的特点和类型
三、“大一统”是历史上各民族的共同理念
四、古代的民族政权是中国历史的有机组织部分
第二节 古代民族
一、匈奴系统
二、东胡系统
三、东夷系统(肃慎夫余系统)
四、突厥系统
五、氐羌系统
六、苗蛮系统
七、百越系统
八、百濮系统
第三节 现代民族
一、东北内蒙古地区
二、西北地区
三、西南地区
四、中东南地区
五、人口与分布的特点
六、文化构成
七、行业和职业构成
八、人口城市化水平
第三章 语言与文字
第一节 语言
一、语言系属
二、基本特征
第二节 文字
一、现代民族文字基本情况
二、图画一象形文字
三、音节文字
四、语素文字
五、音素文字
六、基本特点
第三节 结绳和刻木记事
一、结绳记事
二、刻木记事
第四节 树叶信和草标
一、树叶信
二、草标
三、其它信物
第四章 经济文化类型
第一节 经济文化类型的多样性与互补性
一、多样性
二、互补性
第二节 采集渔猎型
一、山林狩猎型
二、河谷渔捞型
第三节 畜牧型
一、苔原畜牧型
二、戈壁草原游牧型
三、盆地草原游牧型
四、高山草场游牧型
第四节 农耕型
一、山林刀耕火种型
二、山地耕牧型
三、山地耕猎型
四、丘陵稻作型
五、绿洲耕牧型
第五章 社会制度
第一节 原始公社制度
一、原始公社制度的特点
二、母系氏族公社残余形态
三、父系氏族公社残余形态
四、农村公社
第二节 奴隶制度
一、家长奴隶制——奴隶制的萌芽形态
二、奴隶主占有制
第三节 封建领主制
一、村社型封建领主制
二、庄园型封建领主制
三、部落型封建领主制
第六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类型和特征
一、社会组织的类型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
第二节 氏族组织
一、母系氏族组织
二、父系氏族组织
第三节 部落组织
一、古代的部落组织
二、近代的部落组织
第四节 部落联盟
一、古代民族的部落联盟
……
第七章 政法制度
第八章 婚姻制度
第九章 宗教信仰
第十章 生态文明
汝信,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部委员、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1931年出生,江苏吴江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56年攻读著名学者贺麟先生黑格尔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哲学所从事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并兼任哲学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在国内外学术机构中曾担任的主要职务有: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以及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东德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国启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等。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黑格尔范畴论批判》(与姜丕之合著)《西方的哲学和美学》《西方美学史论丛》《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美的找寻》等。
何星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湖北民族学院教授,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著作:《新疆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2003)《维吾尔、柯尔克孜、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裕固、撒拉族文化志》(1998)《边界与民族——清代勘分中俄西北边界大臣的察合台、满、汉五件文书研究》(1998)《图腾文化与人类诸文化的起源》(1991)《中国图腾文化》(1992)《苍龙腾空》(1998)《图腾与中国文化》(2008)《中国自然崇拜》(2008)《中国民族学50年》(合著,2004)Totemism in Chinese Minority Ethnic Groups(2006)A History of Turks(合著,2008)等。主编著作8部,编写研究生教材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以历史学和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归纳了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等等。从空间角度分析探讨其结构、功能和象征意义;从时间角度整合梳理其产生、发展、融合和变迁过程。以文明史为切入点。创造性地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明,填补学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