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拱(1887-1949),字抚五,安徽怀宁县高河埠王家大屋(今安庆市高河镇凌桥村)人。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哲学家。早年留学英国,学习化学,1916年毕业于英国伦敦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在英国留学期间,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进步运动,1910年加人中国同盟会欧洲支部。1916年学成归国后,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宣传科学知识,反对宗教迷信。在1 925年“科学与玄学”论战中,主张“科学万能”。1928年,与李四光等著名学者一起负责筹建围立武汉大学,并任围立武汉大学化学系首任系主任。1933年5月出任围立武汉大学校长。在武汉大学期间曾一度兼任安徽大学校长。1945年调任围立中山大学校长。1949年10月8日,病逝于上海永川医院,被上海市长陈毅誉为“一代完人”。
王星拱主政围立武汉大学12年,为同立武汉大学招揽贤才、发展学术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王星拱率校西迁四川乐山,曾拒绝国民党在校内建立区分部,并保护进步学生,支持学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