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LTE系统概述
1.1 LTE技术特点
1.2 LTE网络架构
1.2.1 网元设置
1.2.2 网络内部接口及网元功能
1.3 LTE网络协议栈
1.4 LTE组网的技术应用
1.4.1 终端移动性
1.4.2 RRM
1.4.3 无线自组织网络
1.4.4 家庭型基站
1.4.5 增强型MBMS(eMBMS)
1.4.6 中继(Relay)技术
1.5 FDD LTE与TDD LTE
1.6 LTE终端类别
1.7 LTE频段划分
第2章 LTE物理层技术
2.1 概述
2.1.1 eNode B发送与接收技术
2.1.2 UE发送与接收技术
2.1.3 物理层主要性能指标
2.2 帧结构与资源块
2.2.1 FDD帧结构
2.2.2 TDD帧结构
2.2.3 资源块及其映射
2.3 下行链路
2.3.1 概述
2.3.2 下行信道的一般结构
2.3.3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2.3.4 物理广播信道
2.3.5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
2.3.6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2.3.7 物理HARQ指示信道
2.3.8 参考信号
2.3.9 同步信号
2.4 上行链路
2.4.1 上行物理信道概述
2.4.2 时隙结构和物理资源
2.4.3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2.4.4 参考信号
2.4.5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2.4.6 物理层随机接入信道
2.5 调制和上变频
2.6 定时
2.7 物理层过程
2.7.1 随机接入
2.7.2 功率控制
2.7.3 小区搜索过程
2.7.4 UE上报CQI、PMI和RI的过程
2.7.5 HARQ相关进程
2.7.6 频率复用与干扰协调
2.7.7 信道定时控制
2.7.8 RRC连接状态下的DRX
2.8 LTE地址标识
第3章 LTE的MIMO技术
3.1 MIMO技术简介
3.1.1 天线的种类与应用
3.1.2 SDMA
3.1.3 码字与层映射
3.1.4 预编码
3.1.5 下行MIMO
3.1.6 SU-MIMO与MU-MIMO
3.2 上行MU-MIMO的调度与解码过程
3.2.1 上行MU-MIMO的调度
3.2.2 上行MU-MIMO的解码
3.3 MIMO性能
3.4 波束赋形技术
3.4.1 基于波束赋形的非码本反馈方式
3.4.2 基于波束赋形的码本反馈方式
3.4.3 BF和MIMO的结合
第4章 空中接口和RRC技术
4.1 概述
4.2 PDCP子层
4.2.1 PDCP PDU
4.2.2 头压缩
4.2.3 数据传输流程
4.3 RLC子层
4.3.1 透明模式
4.3.2 非确认模式
4.3.3 确认模式
4.4 MAC子层
4.4.1 MAC结构和功能
4.4.2 MAC PDU
4.4.3 MAC涉及的过程
4.4.4 无线资源调度
4.5 RRC技术
4.5.1 RRC功能
4.5.2 RRC状态
4.5.3 信令无线承载
4.5.4 系统信息广播
4.5.5 RRC连接控制
4.5.6 E-UTRAN内移动性管理
4.6 LTE的QoS机制
4.6.1 简介
4.6.2 EPS承载业务架构
4.6.3 QoS参数
第5章 LTE网络性能
5.1 3GPP评估的LTE网络性能
5.1.1 系统峰值速率分析
5.1.2 系统频谱效率分析
5.2 影响接收灵敏度的因素
5.2.1 子载波频率偏差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5.2.2 振荡器相位噪声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5.2.3 符号/抽样定时误差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5.3 开销分析
5.3.1 FDD开销分析
5.3.2 TDD开销分析
5.4 时延分析
5.4.1 用户面时延
5.4.2 控制面时延
5.4.3 实际网络主要时延分析
5.5 SC-FDMA性能
5.6 LTE覆盖性能
5.6.1 下行信道覆盖
5.6.2 上行链路覆盖
5.6.3 DL PDCCH覆盖性能
5.6.4 UL PUCCH覆盖性能
5.6.5 DL RS覆盖性能
5.7 MCS的选择
5.8 VoIP性能
5.9 固定带宽探测参考信号的链路性能分析
5.10 上行ACK/NACK性能分析
5.11 MIMO信道反馈性能分析
5.12 不同频率分集方式对吞吐量的影响
缩略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