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温疫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一、吴有性与《温疫论》
二、疫病含义与范围
三、《温疫论》刊行之前的中医疫病学发展简史
(一)中医疫病认识的起源阶段(公元前475-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
(二)中医疫病在诊疗上的发展阶段(公元前206-公元960年 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三)中医疫病学发展的低潮期(公元960-1127年北宋时期)
(四)中医疫病学理法的变革阶段(公元1127-1368年 南宋、金、元时期)
(五)中医疫病学理法的成熟和独立分科阶段(公元1368-1644年明代时期)
第2章 《温疫论》的主要学术思想
一、瘟疫的病因
(一)杂气的性质
(二)杂气的特异性
(三)杂气的偏中性
二、瘟疫的辨证
(一)瘟疫的传染途径
(二)瘟疫的侵入部位
(三)瘟疫的临床表现、传变与转归
(四)伤寒与瘟疫之辨别
(五)强调体质因素在瘟疫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重要性
三、《温疫论》的治则
(一)以通行为治
(二)汗吐下引邪外出
(三)法不尽善,设想专病专药
四、《温疫论>的治法
(一)下法的应用
(二)“截断扭转”的治法
(三)发汗
五、治疗经验
(一)瘟疫初起,疏利膜原
(二)邪入胃腑,下不嫌早
(三)治疫经验
六、邪伏膜原证的禁忌
第3章 《温疫论》的主要成就
第4章 当代临床对《温疫论》的传承和发扬
第5章 《温疫论》的版本流传及以后的其他疫病学(温病学)著作选介
第6章 《温疫论》论文及部分重点篇章导读
附录 元明清三代防治温疫的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