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比较文学学会的三个报告
列文报告(1965年)
格林报告(1975年)
伯恩海默报告(1993年)
比较文学的新一轮身份“漩涡”——兼谈“反民族主义”与“反欧洲中心主义”
论当代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兼及巴斯奈特(S.Bassnett)的“危机论”
中国“解释学”:一种想像的怪兽?——对理解差异的初步考察
拯救诗歌:有清一代的“诗意”
得失之间:陶诗与手抄本文化的种种问题
客观的了解如何可能?——以冈村繁《陶渊明新论》为中心的讨论
知识分子精神搏斗的历史见证——重读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
劝君惜取眼前人:近代诗人的女性叙写及姿态
重新遴选20世纪文学经典
幻灭——以“吉诃德原则”重读《伤逝》
“文体作家”:沈从文与《雅歌》
“虚”(之)“极”与“静”(之)“笃”:重读《老子》第十六章
康德美学与后现代思潮——纪念康德逝世二百周年
海德格尔论本体神学
德里达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
修辞与认知:隐喻诗学的认识论研究
文学审美风格论(上)
论夏目漱石晚年的汉诗
超越国界的角色转换——“20世纪侨民文学”的文化功能刍议
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诠释中国古代典籍的基本立场浅析
诗词与兴发 感动与人生——评叶嘉莹《迦陵著作集》之理论阐发
知识分子问题笔谈
知识分子的认同迷思
知识分子和权力
缺失“现代性”的知识分子
关于知识分子的札记
走向市场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