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导论
1.1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分类
1.2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1.3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沿革
1.4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基本分析方法
1.5本书的结构和篇章安排
Ⅰ国际贸易理论篇
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1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
2.2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2.3对古典比较成本学说的修正
2.4古典模型的现代分析方法
第3章近代国际贸易理论
3.1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赋予理论
3.2资源赋予的变动与雷布钦斯基定理
3.3里昂惕夫之谜
3.4特定要素模型
第4章国际贸易标准模型
4.1相互需求原理
4.2供应条件曲线
4.3开放条件下的标准贸易模型
第5章垄断竞争和产业内贸易
5.1产业内贸易
5.2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理论
5.3产业内贸易形成的机制与收益
5.4产业内贸易模型
5.5产品内分工与贸易
5.6竞争优势理论
第6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6.1生产要素及其国际流动的有关概念
6.2国际劳动力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
6.3资本要素国际流动的动因和效应
6.4贸易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6.5国际分工与跨国公司的发展理论
6.6跨国公司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6.7国际资本流动和跨期贸易
第7章贸易和经济增长
7.1经济增长及其贸易效应分析
7.2经济增长的动因、类型及其对贸易条件和福利的影响
7.3技术进步的类型及其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7.4新贸易理论和内生增长
7.5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理论
7.6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指标及其测度
Ⅱ国际贸易政策篇
第8章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理论及政策
8.1保护贸易理论
8.2发展经济学对传统理论提出的挑战
8.3战略性贸易政策
8.4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第9章国际贸易壁垒和管制措施
9.1国际贸易壁垒的含义和性质
9.2关税壁垒措施及其分类
9.3非关税壁垒措施
9.4新兴的非关税壁垒——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和劳工标准
9.5贸易救济措施
9.6服务贸易政策和壁垒管制措施
9.7产业安全政策和壁垒措施
第10章关税壁垒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
10.1关税和贸易政策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
10.2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
10.3梅茨勒之谜和勒纳原理
10.4关税结构与有效保护理论
10.5最优关税、关税报复和关税战
10.6关税谈判和关税减让公式
第11章非关税壁垒及其政策效应分析
11.1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特征和效应分析
11.2倾销与反倾销及其效应
11.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度量
11.4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的综合运用与评估
Ⅲ国际贸易体制和规则
第12章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
12.1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概述
12.2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的理论
12.3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影响
12.4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的现状和趋势
第13章全球贸易体制与政策协调
13.1全球贸易体制的含义和构成
13.2贸易条约与协定
13.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13.4世界贸易组织(WTO)
13.5世贸组织协定的主要内容
13.6世界贸易组织谈判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