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货币经济学的新范式
作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布鲁斯·格林沃尔 编著,陆磊,张怀清 译
出版:中信出版社 2005.5
丛书:比较译丛
页数:281
定价:35.00 元
ISBN-10:7508603907
ISBN-13:9787508603902
去豆瓣看看 第一编 新范式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对货币经济学现状的反思
第二章 金融的特质
第三章 理想化的银行体系
第四章 当代银行体系
第五章 市场均衡
第六章 从谷物经济到货币经济
第七章 信贷的一般均衡理论
第二编 新范式的应用
第八章 货币政策
第九章 监管政策与新范式
第十章 金融市场自由化
第十一章 银行部门的重组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低迷、区域经济发展与货币政策
第十三章 东亚危机
第十四章 1991年的美国经济衰退与复苏
第十五章 新范式和“新经济”
第十六章 结论性评述
参考文献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现为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还曾于1979年获得美国经济学界的克拉克奖,该奖项用于表彰对经济学做出杰出贡献的40岁以下经济学家。在克林顿政府时期,斯蒂格利茨曾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1997-1999年任世界银行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布鲁斯·格林沃尔德,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ROBERT HEILBRUNN讲席教授,主讲金融和资产管理。格林沃尔德教授在信息经济学领域,尤其是股票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对称信息领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
本书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布鲁斯·格林沃尔德的最新学术著作。两位作者以信息经济学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货币经济学理论范式。与货币主义学派等传统的货币理论不同,新范式关注的不是货币的交易媒介作用,而是信贷在促进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把信贷的主要提供者——银行的微观行为纳入了传统上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理论。
新范式着重运用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模型,说明了银行愿意而且能够提供信贷的决定因素,探讨了经济环境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如何影响银行的信贷供给,经济中的信贷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