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局域网交换技术基础
1.1 OSI模型
1.1.1 OSI高层协议
1.1.2 OSI低层协议
1.2 以太网入门
1.2.1 以太网类型
1.2.2 传输介质
1.2.3 以太网交叉线缆
1.2.4 以太网拓扑
1.2.5 以太网逻辑寻址
1.2.6 CSMA/CD工作原理
1.2.7 全双工以太网
1.2.8 自动协商
1.3 透明桥接
1.3.1 学习
1.3.2 扩散
1.3.3 过滤
1.3.4 转发
1.3.5 计时
1.4 广播和组播
1.5 生成树基础
1.5.1 生成树操作
1.5.2 生成树端口状态转换和计时器
1.5.3 STP中的拓扑变更
1.6 总结
第2章 局域网交换机体系结构
2.1 数据接收——交换模式
2.1.1 直通模式
2.1.2 碎片隔离模式
2.1.3 存储转发模式
2.2 数据交换
2.2.1 共享总线交换
2.2.2 交叉矩阵交换
2.3 数据缓冲
2.3.1 端口缓冲内存
2.3.2 共享内存
2.4 过度预定交换矩阵
2.5 拥塞和线端阻塞
2.6 数据转发
2.7 总结
第3章 Catalyst交换体系结构
3.1 Catalyst 5000/5500(Synergy项目)
3.1.1 Catalyst 5000/5500交换机组件
3.1.2 EARL功能
3.1.3 CAM和TCAM
3.1.4 Catalyst 5000/5500 EARL版本
3.1.5 交换带宽
3.1.6 线路模块
3.1.7 Catalyst 5000/5500体系结构
3.1.8 Catalyst 5000的数据流
3.2 Catalyst 6000/6500(Constellation,Constellation+,ConstellationⅡ)
3.2.1 Catalyst 6000/6500组件
3.2.2 Catalyst 6000/6500体系结构
3.2.3 Catalyst 6500交换模式
3.2.4 Catalyst 6500交换矩阵的数据流
3.3 Catalyst 4500(Galaxy3和4)组件和体系结构
3.3.1 机箱
3.3.2 Supervisor和交换矩阵
3.3.3 线路模块
3.3.4 电源和散热风扇
3.3.5 Catalyst 4500的数据流
3.4 Catalyst 3750(指环王)组件和体系结构
3.4.1 电源和散热风扇
3.4.2 Stackwise体系结构
3.4.3 Catalyst 3750的数据流
3.5 体系结构比较
3.6 总结
第4章 第2层技术基础
4.1 老式局域网网段
4.2 虚拟局域网入门
4.3 链路聚集方法
4.3.1 交换机间链路协议
4.3.2 IEEE 802.1Q
4.3.3 配置最佳实践
4.4 VLAN链路聚集协议
4.4.1 汇总通告
4.4.2 子集通告
4.4.3 通告请求
4.4.4 加入
4.4.5 VTP示例1
4.4.6 VTP示例2
4.4.7 VTP模式最佳实践
4.5 配置VTP/VLAN/干道
……
第5章 Catalyst软件
第6章 多层交换
第7章 配置交换机
第8章 Catalyst 6500交换机的服务质量
第9章 在Catalyst交换机中实施组播
第10章 实施和调整生成树
第11章 设计和实施的最佳实践
第12章 局域网交换配置的排错
附录A Catalyst 6500系列软件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