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总序言
前言
绪论
什么是行政?
什么是行政法?
什么是“新行政法”?
中国行政法是怎样创建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编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第1章 行政法理论基础研究之背景
1.1 我国宪政运动和宪政思想产生的“先天不足”
1.2 当代剧烈社会变革所提出的时代课题
1.3 行政法学科自身发展的现实呼唤
第2章 行政法理论基础学说之概览
2.1 国內相关学说之概览
2.2 域外相关学说之概览
第3章 行政法理论基础研究之述评
3.1 已有研究成果之贡献
3.2 最低限度共识之建立
3.3 有效学术对话之展开
3.4 实证基础研究之强化
3.5 公共行政变迁之关注
第二编 行政法基本原则
第4章 概述
4.1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性
4.2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产生途径与来源
4.3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地位与功能
4.4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内容
第5章 依法行政原则
5.1 法律优位原則
5.2 法律保留原則
第6章 平等原则
6.1 平等原则的概念
6.2 平等原則的衍生原则
6.3 从平等原則看我国行政法制实践
第7章 信赖保护原则
7.1 信赖保护原则的概念
7.2 信赖保护原則的发展
7.3 信赖保护与法律安定
7.4 信赖保护原则适用的条件
7.5 信赖保护的方法
7.6 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领域
7.7 信赖保护原则与我国行政法
第8章 比例原则
8.1 比例原則概述
8.2 比例原则的內容
8.3 比例原则与中国行政法制实践
第9章 其他的行政法基本原则
9.1 人性尊严原則
9.2 诚实信用原则
9.3 公益原则
9.4 行政效能原则
9.5 正当程序原则
第三编 行政组织法与行政主体
第10章 行政组织法与行政主体概说
10.1 行政组织法
10.2 行政主体
第11章 行政机关
11.1 行政机关概述
11.2 行政机关的分类与特征
11.3 行政机关组织法
第12章 其他承担行政任务的主体
12.1 概述
12.2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12.8 受委托的组织
第13章 公务员
13.1 公务员制度概述
13.2 公职关系
第14章 行政相对人
14.1 行政相对人概述
14.2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第四编 行政规范的制定
第15章 行政规范的类型与制度功能
15.1 行政规范的类型
15.2 行政规范的构成要件
15.3 行政规范的制度变迁
15.4 行政规范的制度功能
第16章 行政规范的制定程序
16.1 行政规范的制定程序
16.2 行政规范制定的民主过程
16.3 管制功能分析程序
第17章 行政规范的法律效力
17.1 行政规范有效性的判断
17.2 行政规范的效力状态
17.3 行政规范的司法拘東力
17.4 内部行政规则的外部化
17.5 行政规章 对民事纠纷的适用
第18章 行政规范的监督与审查机制
18.1 法规清理制度
18.2 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
18.3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18.4 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规定的审查
18.5 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
18.6 对行政规范的事实审查
18.7 行政立法不作为的监督
第五编 行政处理行为
第19章 行政处理概述
19.1 行政处理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属性
19.2 行政处理的法律机制
……
第20章 行政处理效力的构造和形态
第21章 行政处理的成立、生效与消灭
第22章 行政处理的瑕疵及其处置
第23章 行政处理行为各论
第六编 非强制行政行为
第24章 非强制行政行为的理念
第25章 行政计划与规划
第26章 行政指导
第27章 行政契约
第28章 行政调解
第29章 行政奖励
第30张行政资助
第31章 政府采购
第七编 行政自由裁量行为
第32章 现代社会中的行政自由裁量现象
第33章 行政裁量与立法目的
第34章 行政自由裁量与相关考虑
第35章 行政自由裁量与公正要求
第36章 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不适当拘束
第八编 行政程序
第37章 行政程序与行政程序法
第38章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第39章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第九编 监督行政与行政责任
第40章 监督行政的体系、对象与内容
第41章 监督行政的主体及其一般方式
第42章 监督行政的专门方式
第43章 行政责任概述
第44章 行政赔偿责任
第45章 行政补偿
第46章 行政处分
第十编 行政救济
第47章 行政救济概述
第48章 信访
第49章 行政复议
第50章 行政诉讼
第十一编 公物法原理
第51章 公物法的基本概念
第52章 公物的所有权与管理
第53章 公物的使用与使用人的权利
第54章 公物行政的监督与救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