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公共财政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唐朱昌 (编者)
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9
丛书:博学经济学系列
页数:473
版本:2
定价:39.00 元
ISBN-10:7309040066
ISBN-13:9787309040067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市场经济
第一节 公共财政的实质
第二节公共财政的内涵与架构
第二章 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公共财政理论在西方各国的萌芽
第二节 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初步发展
第三节 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节 其他学者对公共财政理论的新贡献
第五节 中国财政理论综述
第二篇 公共财政的基本理论与功能
第三章 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第一节 市场效率及其环境
第二节 市场失灵
第三节 市场失灵与财政职能
第四节 财政目标的公平与效率
第五节 我国学者对财政职能的不同观点
第四章 公共产品理论概述
第一节 公共产品的特征及提供
第二节 俱乐部产品的特征和提供
第三节 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和提供
第三篇 公共财政支出
第五章 公共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与分类
第一节 公共财政支出的概述
第二节 公共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公共财政支出的分类
第四节 税收支出
第六章 公共财政支出的规模
第一节 公共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
第二节 世界各国公共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和原因
第三节 公共财政支出增长的实证理论
第七章 公共财政支出结构
第一节 公共财政购买性支出
第二节 公共财政转移性支出
第八章 公共财政支出的效益
第一节 公共财政支出效益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 公共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
第九章 中国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第一节 中国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特点
第二节 中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特点
第三节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及其变化特点
第四篇 公共财政收入
第十章 财政收入的结构与规模
第一节 财政收入及其分类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
第十一章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税收的定义及其争论
第二节 税收的形式特征
第三节 税负的转嫁和归宿
第四节 税收的原则
第五节 税收的效应
第六节 税收负担
第七节 中国的宏观税负问题
第十二章 税收制度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含义与组成
第二节 税收分类
第三节 主要税种分析
第四节 税收制度的模式选择
第五节 最优税制理论
第六节 成功税制改革的标准与条件
第七节 中国税收制度的改革
第八节 中国的税费制度
第十三章 国际税收
第一节 国际税收的定义和本质
第二节 国际税收的管辖权
第三节 国际税收的惯例
第四节 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免方法
第五节 中国涉外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十四章 公债收入
第一节 公债概述
第二节 公债的发行与偿还
第三节 公债市场与公债流通
第四节 公债管理
第五篇 财政预算与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五章 国家财政预算
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
第二节 预算形式
第三节 中国预算编制方式的改革
第四节 中国的预算外资金
第十六章 分级财政管理体制
第一节 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事权划分
第二节 分级财政体制收支划分的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 分级财政体制中的转移支付
第四节 中国分级财政体制的演变及特点
第六篇 宏观经济中的财政政策
第十七章 财政政策
第一节 西方主要经济学派的财政政策理论概述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一般原理
第三节 财政政策的功能与类型
第四节 财政政策工具的作用和局限
第五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第十八章 财政平衡
第一节 财政平衡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财政赤字及其影响
第三节 中国的财政赤字
第十九章 公共风险与财政安全
第一节 公共财政与公共风险防范
第二节 公共财政风险
第三节 公共风险的防范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唐朱昌,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在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1987- 1988年和 1997-1998年分别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莫斯科大学经济系和莫斯科管理大学世界经济系进修。多年来一直坚持从事世界经济理论、俄罗斯和前苏联经济及其对外关系和公共财政学理论研究。曾出版专著、合著和译著多部,在全国几十种杂志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论文两篇。承担并完成各类社科研究项目多项,其中多次获得省部级研究项目奖和优秀论文奖。
适应我国公共财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需要,为财经类及其相关专业的师生的教学与研究提供某些帮助。《新编公共财政学》分六大部分,一部分为导论,主要论述公共财政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公共财政的内涵、特点以及中国如何依据公共财政的原则,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财政框架,并就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脉络作了梳理;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市场失灵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财政的职能理论,并就我国学者对财政职能的不同观点作了概括性的介绍;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公共财政的支出理论,介绍了公共财政支出的原则、分类、规模、结构、效益理论,并从公共财政角度,就中国财政支出的原则、规模、结构、效益等问题作了分析和论述;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公共财政的收入理论,着重分析了税收收入理论和国债收入理论,并对中国的税收制度改革、税费改革、国债的规模和限度等问题作了阐述;第五部分主要分析财政预算体制,介绍了中国分级财政体制的演变和特点;第六部分为宏观财政政策,主要介绍了财政政策理论、财政平衡理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理论和财政风险理论,并结合中国的现实问题作了分析。
《新编公共财政学》作者结合多年承担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在广泛吸纳前人和专家观点的基础上,努力体现编撰特点,更多地关注公共财政理论的现实性、理论的历史演进性、分析的前沿性、教材的通用性和专业性。《新编公共财政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师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财政、金融、经济类研究和实际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