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的包产到户
作者:范晓春 著
出版: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9.1
页数:412
定价:25.00 元
ISBN-13:9787509800249
ISBN-10:7509800242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起因
一、小农经济改造与家庭经营
二、农民与社会变革
三、苏联集体农庄模式的形成与实践
四、把中国农民组织起来
五、两种积极性与生产责任制
六、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第二章 包产到户
一、计划经济体制在农村的初步确立
二、高级社化后的农民
三、第一次包产到户的兴起
四、在两条道路“大辩论”中夭折
第三章 包工包产到户
一、大办人民公社
二、第二次包产到户的出现
三、对包产到户的严厉批判
第四章 责任田
一、包产到户的第三次兴起
二、渡过困难时期的临时选择
三、人民公社体制调整后的叫停
四、在大论争中继续发展
五、被定性为“单干风”再受批判
第五章 大包干
一、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努力
二、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社会
三、难以禁绝的包产到户
四、大包干悄然出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范晓春,1970年生,河北洁源人。1985年入学入伍,先后毕业于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国防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共党史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发表《也谈"高饶事件"发生的某些因素》、《管窥第三次包产到户兴起的历史原因》和《1957年刘介梅"忘本回头"事件再评价》等论文20念篇。
我出身农家,经历了从大集体到包产到组,再到“双包”到户的全过程,亲身体验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体制变革后的愉悦。此后,有幸受业于国防大学高化民教授和中共中央党校谢春涛教授,从事中共党史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受他们的教诲和启发,也是中国农村变革对内心的深深触动,包产到户引发了我持久的学术兴趣。出于一切当下都是过往历史必然延伸的考虑,对改革开放前包产到户几起几落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探寻其背后历史缘由就首先成为自己用力颇多的环节,《改革开放前的包产到户》即是对此进行的一个初步总结。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