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德智慧十五讲
作者:肖群忠 著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6
丛书: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页数:335
定价:33.00 元
ISBN-13:9787301137468
ISBN-10:730113746X 
去豆瓣看看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序  论传统道德智慧与现代人生
  一 道德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二 智慧与道德智慧及其意义
  三 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和学习方法
  四 对待传统道德的正确态度
  五 加强青年一代的传统美德教育
  第一讲 人性论
  一 传统人性论思想的历史演变
  二 传统人性论的特点与意义
  三 传统人性论的影响
  第二讲 处世论
  一 儒家: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
  二 道家:无为、超越与自由
  三 儒道的人生进退之道及其影响
  第三讲 处己论
  一 力(义)命观
  二 穷达观
  三 荣辱观
  四 忧乐观
  五 生死观
  第四讲 处人论
  一 识人知人
  二 德善待人
  三 人和为贵
  第五讲 义利观
  一 传统“义利观”的流变
  二 传统义利观的价值取向
  三 义利:现代社会与人生的首要价值选择
  第六讲 公私观
  一 公私观的含义与特点
  二 公私观的历史演变
  三 传统公私观的评价与反思
  第七讲 理欲观
  一 理欲含义及各种观点
  二 儒家以理制欲与导欲论的历史演变
  三 传统理欲观的价值与启示
  第八讲 德才观
  一 传统德才观的几种理论
  二 传统德才观批评
  三 社会与人生的启示
  第九讲 说孝
  一 孝之三重含义
  二 孝道的伦理精神本质
  三 孝道规范系统
  四 孝道的历史反思
  五 孝道的现代价值
  第十讲 说忠
  一 忠的政治道德观念演变
  二 忠的广泛社会伦理意义
  三 忠的现代价值
  第十一讲 说仁
  一 仁的观念的演变
  二 “仁爱”精神的道德实质
  三 仁德的现代意义
  第十二讲 说义
  一 义的语义分析
  二 义德观念流变
  三 义的道德内涵
  四  义的精神实质
  五 义的现代批判
  第十三 讲说礼
  一 礼的含义与作用
  二 礼的精神实质
  三 礼的现代实践
  第十四讲 说智
  一 传统智德及其特点
  二 传统智德的道德内涵
  三 传统智德的当代实践要旨
  第十五讲 说信
  一 信的含义与演变
  二 信的价值与实践原则
  三 信的当代价值
  结论 道中庸——传统道德智慧的境界与方法
  一  中庸:德性的特征、方法与境界
  二 经与权:达致中庸的方法论
  三 情与理:中庸的实质性选择
  四 利与弊:中庸之道的反思批判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肖群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伦理学与中国传统伦理研究。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2),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5)。出版学术著作5部:《中国民众传统人生智慧》、《君德论——研究》、《孝与中国文化》、《中国孝文化研究》、《道德与人性》、《伦理与传统》,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如何认识和处理人生观中诸如人性、处世、处己、处人等根本性问题,如何认识和处理义利、公私、理欲、德才等人生价值选择问题,如何继承批判孝、忠、仁、义、礼、智、信这些传统道德的基本要求,这是我们每个入在人生不同阶段都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本书从哲学思想史、伦理学思想史中撷取精华,给出大量知识性信息和实践案例,以为当下的借鉴和启示。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