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简介
1.1 探测系统软件组成
1.2 探测系统软件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要求
1.3 安装L波段(1型)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软件
1.4 设置计算机显示器的分辨率和颜色数
1.5 卸载L波段(1型)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软件
第二章 主要特点
2.1 设计思想
2.2 主要特点
2.3 主要功能
第三章 计算公式
3.1 本站气压
3.2 饱和水汽压、水汽压及相对湿度计算公式
3.2.1 水面饱和水汽压计算公式(适用温度范围-50~100℃)
3.2.2 冰面饱和水汽压计算公式(适用温度范围-100~-0.0℃)
3.2.3 使用通风干湿表计算空气中水汽压的公式
3.3 空气相对湿度计算公式
3.4 露点温度及温度露点差计算公式
3.4.1 露点温度
3.4.2 温度露点差
3.5 厚度及海拔高度计算公式
3.5.1 相邻两气压层间的厚度
3.5.2 各气压层的海拔位势高度
3.6 量得风层的计算
3.7 内插计算公式
3.7.1 规定风层内插计算公式
3.7.2 气压内插公式
3.7.3 温度、湿度等其他要素的内插
3.8 规定等压面间的平均升速
3.9 平均升速
3.1 0矢量风
3.1 1雷达测量位势高度
3.11.1 大气折射引起的仰角测量误差修正
3.11.2 测距误差修正
3.11.3 球坐标中的几何高度计算公式
3.11.4 几何高度一位势高度转换
3.12 雷达测高计算气压
3.13 对经纬度的计算公式(空间定位)
3.14 敏电阻温度元件的误差订正
3.15 测检定箱和水银气压表水银槽面不在同一海拔高度的气压订正公式
第四章 主要处理方法
4.1 数据的使用
4.2 定等压面的计算
4.2.1 规定等压面上的要素值的计算方法
4.2.2 规定等压面上的位势高度的计算方法
4.3 度层的选取和计算
4.3.1 零度层的选取条件
4.3.2 零度层的气象要素值计算方法
4.4 流层顶的选取
4.4.1 对流层顶的选择条件
4.4.2 第一对流层顶的选取
4.4.3 第二对流层顶(150~40 hPa)的选取
4.4.4 流层顶的气象要素值计算方法
4.5 性层的选取
4.5.1 择特性层的条件
4.5.2 择特性层的方法
4.5.3 性层的气象要素值的计算方法
4.6 温、压、湿的失测处理
4.7 得风层的计算
4.7.1 测风分钟数据计算量得风层的时间间隔
4.7.2 录的计算分钟连续失测时的处理方法
4.8 规定层风的计算
4.8.1 合探测
4.8.2 达单独测风
4.8.3 殊情况处理
4.9 大风层的选取
4.10 风终止时间大于探空终止时间的处理
4.11 合探测雷达无斜距的处理
4.12 球下沉记录的处理
4.12.1 空数据的处理
4.12.2 风数据的处理
4.13 空终止层的处理
4.14 角低于测站“雷达最低工作仰角”的处理
4.15 “放球软件”或系统“死机”后的处理方法
4.16 制报文的规定
4.17 空气象探测空间、时间定位报告电码
4.17. 层资料相对经、纬度偏差量和时间定位的计算
4.17.2 高空气象探测空间、时间编码方案
4.17.3 间、时间定位编报特殊情况处理
……
第五章 台站常量参数设置
第六章 放球软件的使用
第七章 数据处理软件
第八章 文件系统与命名规则
第九章 背景地图制作方法
第十章 系统操作注意事项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