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论
1.1 负离子聚合的发展史
1.1.1 概述
1.1.2 锂系聚合物的开发应用
1.2 负离子聚合反应的特点
1.2.1 概述
1.2.2 负离子聚合特点
1.3 世界负离子聚合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3.1 技术现状
1.3.2 工业生产现状
1.3.3 发展趋势
1.4 我国负离子聚合技术的研发和工业生产
1.4.1 锂系聚合物的开发
1.4.2 新技术研发
1.4.3 工业生产
参考文献
第2章 负(阴)离子聚合理论
2.1 负离子聚合反应
2.1.1 链引发反应
2.1.2 链增长反应
2.1.3 链终止和转移反应
2.2 负离子聚合技术
2.2.1 单体
2.2.2 引发剂
2.2.3 溶剂
2.2.4 添加剂
2.2.5 基本操作
2.3 有机锂的缔合与解缔
2.3.1 有机锂的特点及活性种的缔合
2.3.2 络舍与解缔
2.3.3 活性种的活性
2.4 共轭二烯烃的聚合机理及其聚合物的微观结构
2.4.1 二烯烃的聚合机理
2.4.2 聚二烯烃的微观结构
2.4.3 聚二烯烃微观结构的调节及其定量关系式
2.5 聚合反应动力学
2.5.1 苯乙烯负离子聚合
2.5.2 共轭二烯烃负离子聚合
2.6 溶剂极性经验参数目的应用
2.6.1 ET的导出
2.6.2 ET在负离子聚合中的应用
2.7 共聚合原理
2.7.1 非极性单体的无规共聚合
2.7.2 共聚合反应及共聚物的微观结构
2.8 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2.8.1 二烯烃均聚物
2.8.2 苯乙烯/共轭二烯烃共聚物
2.9 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和合成
2.9.1 大分子单体和引发剂
2.9.2 官能化聚合物
2.9.3 枝化共聚物
2.9.4 嵌段共聚物
参考文献
第3章 丁二烯橡胶
3.1 概述
3.2 低顺式丁二烯橡胶
3.2.1 发展概况
3.2.2 结构和基本性能
3.2.3 聚合反应基本规律
3.2.4 聚合工艺
3.2.5 聚合溶剂的选择和聚合工艺的优化
3.2.6 聚合过程的监测
3.2.7 配合、加工和应用
3.2.8 主要技术进展
3.3 中乙烯基丁二烯橡胶
3.3.1 概述
3.3.2 结构与性能
3.3.3 结构和分子量的调控
3.3.4 聚合反应的特点
3.3.5 MVBR的改性
3.3.6 加工和应用
3.4 高乙烯基丁二烯橡胶
3.4.1 概述
3.4.2 结构与性能
3.4.3 聚合工艺
3.4.4 加工和应用
3.4.5 科研进展
参考文献
第4章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
4.1 概述
4.1.1 基本概念
4.1.2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史
4.2 嵌段结构与形态学
4.3 合成方法
4.3.1 线型嵌段共聚物
4.3.2 星型支化嵌段共聚物
4.4 基本物理性能
4.5 性能与组成的关系
4.5.1 结合St含量
4.5.2 PS嵌段分子量(Mps)
4.5.3 聚二烯烃(PD)嵌段(弹性体)类型
4.5.4 均聚物和两嵌段物及其影响
4.6 聚合反应和工艺过程
4.6.1 恒温聚合反应
4.6.2 变温聚合反应
4.6.3 聚合物体系黏度
4.6.4 聚合物分子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4.6.5 快速聚合工艺
4.7 充油SBS
4.7.1 基础胶
4.7.2 填充油
4.7.3 我国SBS填充油概况
4.8 配合与加工
4.8.1 配合
4.8.2 加工
4.9 应用领域的进展
4.9.1 黏合剂
4.9.2 SBS改性沥青
4.1 0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5章 氢化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
5.1 概论
5.2 加氢基础胶的合成
5.2.1 加氢基础胶的结构组成
5.2.2 加氢基础胶的合成
5.3 催化加氢
5.3.1 非均相催化体系
5.3.2 均相催化体系
5.4 加氢产物中催化剂金属残渣的脱除
5.4.1 概论
5.4.2 Ziegler-Natta催化剂残渣的脱除
5.4.3 锂金属残渣的脱除
5.4.4 钛催化剂残渣的脱除
5.4.5 加氢产物的脱色处理
5.4.6 脱除金属残渣方法的新进展
5.5 SDs加氢产物的性能和应用
5.5.1 SDS加氢工艺的现状
5.5.2 SBS系列加氢产物的性能和应用
5.5.3 SIS系列加氢产物的性能和应用
参考文献
第6章 溶(液)聚(合)丁苯橡胶
6.1 概论
6.1.1 基本概念和特征
6.1.2 S-SBR发展史
6.1.3 S-SBR生产现状
6.2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反应特点和合成方法
6.2.1 S/B在非极性溶剂中的共聚合特点
6.2.2 S-SBR的合成方法
6.3 S-SBR合成技术进展
6.3.1 丁二烯链段结构、苯乙烯结合量及其序列分布的调节
6.3.2 集成橡胶及其代表性产品——SIBR
6.3.3 新型引发剂
6.3.4 新型结构调节剂
6.3.5 新型偶联剂
6.3.6 端基官能化
6.4 聚合工艺及设备
6.4.1 S-SBR连续聚合工艺
6.4.2 S-SBR新型聚合工艺
6.4.3 分段进料聚合工艺(SplitFeedTechnology,SFT)
6.4.4 双釜分段聚合和设备
6.5 直接脱挥工艺及其设备
6.5.1 直接脱挥工艺的特点
6.5.2 直接脱挥操作过程
6.5.3 直接脱挥工艺的经济评估
6.6 S-SBR研发展望
6.6.1 S-SBR的分子设计技术
6.6.2 S-SBR的官能化
参考文献
第7章 透明抗冲丁苯树脂
7.1 概论
7.1.1 国外发展史
7.1.2 国內发展史
7.2 基本特征
7.2.1 分子结构
7.2.2 透明性
7.2.3 抗冲性能
7.2.4 力学性能
7.2.5 加工性能
7.3 树脂的合成
7.3.1 合成方法及其分类
7.3.2 嵌段序列结构和合成方法解析
7.4 生产工艺和过程特点
7.4.1 生产工艺
7.4.2 过程特点
7.5 SBC的回收
7.5.1 概述
7.5.2 湿法工艺
7.5.3 干法工艺
7.6 原材料的选择
7.6.1 溶剂
7.6.2 几种主要添加剂
7.7 改进SBC雾度的几种方法
7.7.1 影响雾度的因素
7.7.2 雾度与储存时间的关系
7.7.3 几种改进雾度的方法
7.8 SBC的研发进展
7.8.1 共混改性
7.8.2 用在线NMR系统预测SBC树脂中St含量
7.8.3 氢化SBC
7.8.4 SBC的官能化
参考文献
第8章 聚合过程装备及工程分析
8.1 间歇聚合
8.1.1 聚合反应器
8.1.2 过程分析与模型
8.1.3 反应器的放大
8.2 连续聚合
8.2.1 聚合反应器
8.2.2 过程分析与模型
8.3 节能降耗技术
8.3.1 本体聚合技术
8.3.2 绝热聚合技术
8.3.3 反应器与闪蒸槽匹配技术
8.3.4 热泵技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