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公司治理
作者:(奥)马利克 著,朱健敏 译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6
页数:270
定价:42.00 元
ISBN-13:9787111270850
ISBN-10:7111270851
去豆瓣看看 推荐序一(李维安)
推荐序二(周孟芹)
推荐序三(姜跃滨)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公司治理需要根治
公司治理必须转变为高效的管理
高效的公司治理的12条改革观点
为什么当今的公司治理不能达到目的
公司治理一旦与良好的管理相混淆
究竟什么是股东
市场的思维逻辑和观点表达
最好的企业被忽视了
错失的机会
正确领导企业的两种机构和两种功能
第2章 彻底的重新定位
什么是公司治理?提错问题的后果
对管理的严重误解及其后果
公司治理必须服务于企业
愿景代替实际管理
娱乐代替信息
先进的美国经济的假象
上篇
第3章 企业该由监事会来领导吗
第4章 当今体制的功能缺陷
企业监事会,是空想吗
批评被驳回了吗
传统的管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第5章 未来的领导够吗:伟大的变革
20世纪90年代的错误估计
几乎一切都将改变
管理——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第6章 公司治理
高效的公司监事会的作用
追求最大利润将毁掉企业
公司治理的四种模式
第7章 什么是健康的企业:对一个企业进行效益评价
的考查范围
市场地位
创新业绩
生产力
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支付能力和流动资金
盈利能力
评价指标的精确性
进行真正的讨论
管理中的生态思维就是未来
下篇
第8章 高级管理层的人员架构
简单回顾
第9章 企业监事会的架构
监督机构的任务
监督机构内部组织的规模
人员组成
监事会成员的薪酬与委托代理理论
监督机构的领导
对监事会的评估
内部审计——管理审核
监事会主席
第10章 董事会的设立
董事会的任务
董事会的作用
任期
董事会作为一个团队
行政费
第11章 管理还是领导
误区与误解
自荐信中个性描述的神秘化
从管理者到领导者
个人魅力
第12章 权力、职责与责任
单独的尽责义务是不够的
雇员制企业里的责任问题
解决责任问题的参考办法
第13章 人员选择以及最高职位的安排
最高职位遴选的四种风险
人事决策的七条原则
人员的选择方法
选定最高领导的接班人
企业下级管理机构的人事决策
从企业内部还是外部聘任
后记
附录A 表面现象与事实
附录B 2008:德国,比有些人认为的更加健康
注释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教授,1944年出生于奥地利,是欧洲著名的管理大师和管理教育家,以及欧洲著名的“圣加伦管理学派”的创始人。自1968 年起就读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Innsbruck University)和瑞士“圣加伦大学”(St.Gallen University),获商业管理学博士学位。他是欧洲著名顶尖商学院“圣加伦大学”的教授和“维也纳经济大学”的客座教授。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教授自1977 年起担任“瑞士圣加伦管理中心”主任。“瑞士圣加伦管理中心”的前身是瑞士顶尖商学院 “圣加伦大学” 企业管理研究所属下的基金会,由当时欧洲著名的管理学教授,如Hans Ulrich 教授等一起创立,专门从事企业管理的前端研究。1984年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教授收购“瑞士圣加伦管理中心”,创立了著名的“瑞士圣加伦马利克管理中心”,并担任总裁。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教授是欧洲多家大型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是许多知名公司的战略和管理顾问,培训过数千名管理人员。他的管理思想影响着欧洲诸多的管理精英及其管理实践。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教授管理著作极为丰硕,其中《管理成就生活》一书自2000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位列畅销书榜,被评为欧洲十大畅销管理书籍,至今被再版3次重印20多次,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1993年,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教授开始出版《马利克论管理-每月通信集》。
从雷曼公司倒闭、美林被收购,到今天的全球金融危机,最终都指向一个关键问题——公司治理。长期以来被大家追捧的美国公司出现了问题,大家都不得不在反思:什么才是一个健康的企业?什么才是正确的公司治理?仅凭财务指标与资本市场表现判断一家公司健康是否有效?
马利克基于30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对以上问题给出了答案,并且在1997年《正确的公司治理》首次出版时,就预言美国流行的企业管理理论,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萎缩。在当下全球发生金融危机时,我们再听到马利克十年前的这些声音,不得不折服其思想的深邃。
公司治理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如何创造成果,而不是如何分配。
公司治理必须服务于企业,而不是股东。
企业存在的目的不是让股民发财,也不是创造就业机会。
如果一个企业面向股民和股市从事经营和决策,那它是不会繁荣的。
企业领导的核心任务是要解决如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只有有了为企业产品掏钱的客户才有机会繁荣发展。
要从一个企业的市场地位、持续的创新业绩等6个方面去评价一个企业,这样才能避免企业管理者为了迎合投资者的贪婪和自身利益所进行的短期行为,从而削弱了企业的持续竞争力,最终也伤害了股东的利益。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