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规则研究
作者:王晓天 著
出版: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7
丛书:金融博士论丛
页数:296
定价:22.00 元
ISBN-13:9787504943415
ISBN-10:750494341X
去豆瓣看看 0 导论
0.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0.1.1 问题的提出
0.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0.2 概念的界定
0.2.1 货币政策规则的界定和分类
0.2.2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和工具规则的关系
0.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0.4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特殊性
0.5 本书的主要贡献和创新
0.6 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 规则还是相机抉择:理论分析与政策实践
1.1 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
1.1.1 规则与相机抉择的争论
1.1.2 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在西方的实践
1.2 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依据——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及其扩展
1.2.1 动态不一致性的含义及其基本理论
1.2.2 解决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问题的办法
1.3 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与经济波动
1.3.1 中国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效果
1.3.2 向规则型货币政策转型:中国的必然选择
本章小结
2 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2.1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研究概述
2.1.1 各种目标规则及比较
2.1.2 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
2.1.3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规则
2.2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研究概述
2.2.1 基础货币规则的产生和发展
2.2.2 利率规则的提出和发展
2.2.3 麦卡勒姆规则与泰勒规则的融合与相互借鉴
2.2.4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
2.3 我国关于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现状
本章小结
3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目标规则与通货膨胀目标制
3.1 引言
3.1.1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与名义锚
3.1.2 各种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简要评价
3.2 开放经济条件下目标规则的比较:一个简单的结构模型
3.2.1 模型的基本框架
3.2.2 不同目标规则下的均衡与冲击
3.2.3 不同目标规则条件下损失函数的比较
3.3 中国货币政策双重隐性名义锚的内在冲突与协调
3.3.1 1998~2000年的通货紧缩时期
3.3.2 2001年以来防止通货膨胀时期
3.4 中国双重隐性名义锚下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3.4.1 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3.4.2 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3.5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政策实践、绩效与经验
3.5.1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背景与绩效
3.5.2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经验总结
3.6 结论和中国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选择
本章小结
4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理论框架与对中国的考察
4.1 引言
4.2 考察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宏观经济框架
4.2.1 考察金融脆弱性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4.2.2 损失函数和福利标准
4.3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选择与政策模拟
4.3.1 结合中国情况对模型框架的进一步考察
4.3.2 模型求解和模拟
4.4 利率规则——中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未来选择
4.4.1 货币政策操作变量选择的国际经验与趋势
4.4.2 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规则
4.4.3 利率规则的实施准备——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进
5.1 本书的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的讨论
5.2 关于改进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一些建议
5.2.1 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
5.2.2 关于工具规则
5.2.3 其他一些配套改革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王晓天,2006年南开大学金融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任职于招商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主要研究领域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货币金融学。已在《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科学》、《国际金融研究》、《南开经济研究》、《国际经济评论》等核心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货币政策规则不仅可以为中央银行制定切实可行的货币政策提供指导,而且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可信性和透明度。同时,它也可以为评价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提供一个基本框架。本书在西方货币政策规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开放经济为背景,结合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和金融结构的特点,力图建立适合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的分析框架,针对中国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国际货币政策实践经验探讨了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进。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