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弗洛伊德的发现
  1. 弗洛伊德之前的潜意识
  2. 弗洛伊德
  2.1  学习年代
  2.2  《歇斯底里研究》
  -安娜?欧
  -防卫与性欲
  2.3  弗利斯与精神分析学的诞生
  2.4  幻觉与俄狄浦斯
  3.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
  3.1  梦与潜意识的形成
  -《梦的解释》
  -《日常生活中的神经病理学》和《风趣话与潜意识的关系》
  3.2  性理论
  3.3  自恋
  4.第二场所
  4.1  死亡冲动
  -幻觉
  -《超越快乐原则》
  4.2  求同
  4.3  自我、本我、超我
  二、精神分析学运动
  1. 弗洛伊德周围
  1.1  分裂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
  1.2  赞同者
  -桑多尔?费伦奇(1873—1933)
  -卡尔?阿布拉哈姆(Karl Abraham,1877—1925)
  2. 弗洛伊德之后
  2.1  安娜?弗洛伊德(1895—1982)
  2.2  梅拉妮?克莱因
  -唐纳德-伍兹?温尼科特(Donald Woods Winnicott.1896—1971)
  2.3  雅克?拉康
  -镜像阶段
  -象征、想象和真实
  -对象a
  -R.S.I
  -弗朗索瓦丝?多尔托(Franoise Dolto,1908——1988)
  三、精神分析学基本概念
  1. 潜意识
  1.1  元心理学
  1.2 潜意识是像言语活动那样结构的
  1.3 压抑
  -真正的压抑或事后的压抑
  -初始的压抑
  2. 重复
  偶遇和自动
  3. 移情
  主体被假设知道和分析者的欲望
  4. 幼儿性欲
  4.1  发展阶段
  4.2  性感区
  4.3  俄狄浦斯情结与父亲问题
  4.4  象征父亲、想象父亲、真实父亲
  5. 冲动
  四、分析治疗的临床实践
  1. 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和反常
  1.1  临床结构概念
  -父亲的隐喻
  -小汉斯
  -对象缺失
  -阉割情结
  1.2  神经官能症与反常
  -歇斯底里和强迫性神经官能症
  -杜拉
  -反常
  1.3  精神病
  2. 关于临床实践的几点说明
  2.1  安排与基本规则
  2.2  治疗
  -倒退
  -解释
  3. 精神分析者的培训
  3.1  弗洛伊德的“自我分析”
  3.2  精神分析学者的培训问题
   -检查
  -分析者的分析和分析目的问题
  -拉康的观点
  3.3  今日法国精神分析运动和精神分析学形势
  结论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