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中国人

目 录
章 导论:“五四”文化革命与人的设计
节 时代的逼迫:中华自我认识的开始
第二节 论争的归结:父辈文化应受审判
第三节 独特的思路:非文艺复兴运动
第四节 反省的弱点:启蒙性思索的短促
第五节 当代新儒学的迷失:传统理想主义
第二章 批判理性的成长
节 明末清初时期
第二节 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时期
第三节 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礼治秩序与主奴根性
节 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人的不同认识
第二节 “吃人”筵席的发现
第三节 “文化的突破”(一)
第四节 “文化的突破”(二)
第五节 礼治秩序与个人
第六节 失去个性的扭曲
第四章 寻求解脱的代价
节 生的悲哀
第二节 有限与无限
第三节 通往无限的歧途
第四节 痛苦的意义
第五章 道德的阴影
节“生存技巧”:冷漠、自私、虚伪
第二节 道德的困境
第三节 道德 法律 血缘 人道
第六章 天朝心态
节 对西方文化的反应:五次论争
第二节 天下模型与世界帝国
第七章 附论:鲁迅与中外文化
节 对传统文化的逆向思维
第二节 未完成的课题:寻找传统转化的机制
第三节 天辟文学研究的文化视角
附录 漫议转化传统的关键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设计
后记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传统与中国人》再版后记
节 时代的逼迫:中华自我认识的开始
第二节 论争的归结:父辈文化应受审判
第三节 独特的思路:非文艺复兴运动
第四节 反省的弱点:启蒙性思索的短促
第五节 当代新儒学的迷失:传统理想主义
第二章 批判理性的成长
节 明末清初时期
第二节 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时期
第三节 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礼治秩序与主奴根性
节 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人的不同认识
第二节 “吃人”筵席的发现
第三节 “文化的突破”(一)
第四节 “文化的突破”(二)
第五节 礼治秩序与个人
第六节 失去个性的扭曲
第四章 寻求解脱的代价
节 生的悲哀
第二节 有限与无限
第三节 通往无限的歧途
第四节 痛苦的意义
第五章 道德的阴影
节“生存技巧”:冷漠、自私、虚伪
第二节 道德的困境
第三节 道德 法律 血缘 人道
第六章 天朝心态
节 对西方文化的反应:五次论争
第二节 天下模型与世界帝国
第七章 附论:鲁迅与中外文化
节 对传统文化的逆向思维
第二节 未完成的课题:寻找传统转化的机制
第三节 天辟文学研究的文化视角
附录 漫议转化传统的关键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设计
后记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传统与中国人》再版后记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