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李昌集
  导论“文学自觉”问题与汉末魏晋文学的变迁
  引子
  第一节 二十世纪上叶“文学自觉”说述论
  第二节 二十世纪下叶“文学自觉”说述论
  第三节 “文学自觉”说的再梳理及本书的思路
  一、“文学自觉”说的再梳理
  二、本书的思路
  三、支撑文学现象的深层社会运动与文学变迁之关系
  第一章 汉代的“文化格局”与“文人群落”
  第一节 《汉书·艺文志》所反映的汉代“文化”格局与体系
  一、“艺”与“艺文”:经学观念之“文”
  二、诗赋:“人本”意识之“文”
  第二节 汉代的“文人群落”
  一、《史记》、《长汉书》的“儒林”类传:得到确认的文人群落
  二、《史记》、《汉书》的“文学家”散传:未被确认的文人群落
  小结 汉代的文人群落与文化格局:魏晋文学变革之前提的确立
  第二章 汉末曹魏文人群落的分化与重组
  第一节 御用文人与外廷官僚系统的“对立”传统及其追求指向
  一、诗赋:“淫靡不急”之事
  二、问难大臣:御用文人在内、外廷制衡中的作用
  三、“尊官”:御用文人在文化精神、实际追求上向外廷系统的靠近
  第二节 汉末“鸿都门学”的建立与文人群落的重组
  一、“鸿都门学”的建立
  二、文人群落的重组
  第三节 曹魏上层文人集团的分化及其文化背景
  一、曹氏政权与“鸿都门学”
  二、曹魏帝王文人集团的建构
  第四节 曹魏时期文学传播与社会文化知识结构的变迁
  一、曹魏时期的文学传播情况
  二、曹魏时期文学传播方式变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结构的历史变更
  小结 “鸿都门学”及曹魏政治带动下的文人群体分化
  附录 曹植所言“辞赋小道”辨
  第三章 曹魏时期文学创作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对两漠上层文人诗歌状况的整体考察
  第二节 曹魏的诗歌创作局面及其影响
  第三节 曹魏文学内在品格的建构
  一、文学批评中所反映的“经”、“文”两重性及其融合
  二、文学创作实践:“建安风骨”精神内涵的形成
  第四节 “文学自觉”局面的初显
  一、人本精神在各文体的普及
  二、“文事”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小结 文学创作的兴盛与普及:“文学自觉”局面的初显
  附录 曹氏父子及其周围文人诗歌情况一览表
  第四章 两晋文学:文学表现模态的深入发展及其定型
  第一节 西晋时期文学的雅化现象及其意义
  第二节 玄言、山水、田园诗:文学内蕴的进一步扩大
  一、玄言诗:文学反映主流思想所透露的“自主”发展讯息
  二、山水、田园诗:文学对“经学模式”的超越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变化:由价值论、作家论向文本论的转移
  小结 文学基本表现模态的定型
  附录 西晋文人诗歌情况一览表
  第五章 两晋文人对“文学”的确认
  第一节 文才:一种重要的社会认同标准
  一、西晋时期人们对“文才”的认同
  二、东晋时期人们对“文才”的认同
  第二节 文学活动空间的扩大:文学创作向全社会推进的重要标志
  第三节 两晋文学传播方式的发展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结构变革
  小结 社会对文事、文才的确认及“经”、“文”并列文化格局的形成
  附录 “八王”幕府佐僚“文学”背景述略
  结语 “文学自觉”局面的形成及其标志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