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较量:当中国龙遇到美国鹰
作者:赵忆宁 著
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0.4
页数:238
定价:31.00 元
ISBN-13:9787213042584
ISBN-10:7213042580
去豆瓣看看 第一部分 中国崛起与美国的反响/1
记者手记:与大国地位匹配的话语权/3
麦迪森验证毛泽东“超过美国”的梦想:中国GDP(PPP)2015年超过美国/5
华盛顿百人论道:“中国崛起”是否和平/13
“如果中国醒来,她将震惊世界”/20
布热津斯基VS.米尔斯谢默:和平与非和平/33
中国经济:模式与警世故事/36
战略学者眼中的“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46
结语:中美冷和平时代/62
第二部分 中美贸易和汇率的博弈/65
记者手记:避免“相互摧毁”的结果出现/67
美学者抨击人民币汇率报复案称其为保护主义/69
这是个严重错误美财政部长驳斥对中国汇率报复案/74
美国思想库两派意见对峙人民币汇率报复案/81
美考虑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者认为应迫中国让步/86
美国汇率调查之一: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政治经济学/88
美国汇率调查之二:美国的失落感(上)/94
美国汇率调查之三:美国的失落感(下)/104
美国汇率调查之四:美国“鹅”生病中国付费?/111
美国汇率调查之五:汇率动与不动的逻辑/117
美国汇率调查之六:中国制造对美国贸易赤字的影响/126
美国汇率调查之七: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成本/133
美国汇率调查之八:中国崛起与美国反思国际竞争力(上)/139
美国汇率调查之九:中国崛起与美国反思国际竞争力(下)/145
中美贸易大战能避免吗?/151
结语: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159
第三部分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161
记者手记:史无前例的双边战略经济对话/163
来自华盛顿的声音:美中关系走到关键时刻/165
专访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第二次SED的目标、框架与议题/169
中美贸易不平衡加剧两年后再访华盛顿/179
“华盛顿圈”高度关注第二次SED/185
政治学对经济学的胜利:解密美国国会、思想库、院外集团的人民币之争/192
中美两国应共担责任和共享利益:第三次SED前专访SED美国特使/201
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足够安全吗?——十问戴维·麦考密克/207
结语:两年间上演的中美力量攻守逆转的精彩大片/217
附录1 与麦迪森对话:中国2015年GDP(PPP)超过美国/220
附录2 我采访了保尔森/226
后记 新闻的生命力与记者的转型/231
赵忆宁,原名赵宜宁。《21世纪经济报道》首席记者。1959年生于北京,先后就读于北京六十三中学、石景山中学。1979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共党史专业,师从中国思想史学家彭明教授。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新华通讯社《瞭望新闻周刊》,在2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先后任职于政治、文化、经济、热点与专题五个部门。2003年加盟《21世纪经济报道》,开始奔赴全球各热点一线地区调研,撰写中国玉世界热点问题专题系列报道。 近年来在国际问题领域的深度分析性连续报道主要有:《印度社会与印度政治》、《触摸印度电信》、《北欧福利与和谐社会》、《今日朝鲜经济与发展》、《越南:下一个中国?》、《转轨中的日本——了解日本百人访谈》,以及《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政治经济学》等。 这些报道被有关专家评价为:“以全球为背景,以经济学为基础,以史学为主干,寻觅采访非常之人,报道客观冷静,逻辑科学严谨,细节生动还原。新闻报道理性质疑,多方求证、自成一体。”
《大较量(当中国龙遇到美国鹰)》对国际关系学者的启示是,洞悉世事变迁,需要参与感。面对中国崛起这样的宏大课题,书斋中的坐而论道,产生不了决胜千里的可行性战略设计,要想运筹帷幄,必得起而践行,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大较量(当中国龙遇到美国鹰)》对媒体的启示是,媒体要有自己的专家型队伍,要有独立的判断,要致力于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而不是拼凑其他学者观点,媒体要成为社会良心,要致力于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逻辑,而不仅仅是争做“无冕之王”。一个崭新的中国时代即将到来,唯有以良知、责任感和洞察力为标尺,才会贡献于中国、贡献于国际关系研究。
《大较量(当中国龙遇到美国鹰)》对国家决策系统的启示是,要建立中国式的“旋转门制度”,让更多的有学术良知和报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参与实践,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唯如此,才会有真正世界意义的“中国话语”。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