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程(套装全6册)

目 录内容简介
编写本教材,我们希望体现以下特点:强调师资培养的课程目标。教育部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城市、县镇、农村小学教师占的比例分别为17%、19%和64%;农村小学语、教以外其他学科教师占19%,低于城镇的34%;外语、自然、体育、音乐、美术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2.5%、2.3%、2.3%、1.5%、1.2%。这组数据告诉我们,小学教师大多在农村,农村小学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全科教师”。就广大农村而言,“一专”主要体现在能够胜任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多能”主要体现在能够兼教外语、自然、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根据经验,对语、数、外专业方向的学生而言,“多能”更重要,对自然、社会、音乐、美术、体育专业方向的学生而言,能否胜任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更重要。要培养“一专多能”的“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必须坚持“综合培养,分科主修”,普通高师院校分科培养、画地为牢的培养模式是行不通的。从现实看,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主要还是面向农村。所以,本教材力求以农村师资的现实需求为着眼点,以增强师范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为目标,突出教材设置的实用性价值,通过教材的科学规划,培养学生怎样理解和关注小学生,怎样实施语文、数学的教学活动,怎样组织各种班队活动,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怎样从事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等方面的教育才干。
重塑优化组合的课程内容结构。总结以往的教改经验教训,我们认为:只有把各系列具体科目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整体改革,某一个要素的改革才能找准自己的方向;若局限于某一学科去改革,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我们希望以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教育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教育科研”、“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概论”)为知识基础,以“重组基础,综合交叉,注重实用”为整合原则,打破原来各学科间的界限,构建横向由“小学活动”、“小学班主任”、“小学教学”、“小学科研”四大模块组合,纵向由“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理论”、“教学法指导”、“微格技能训练”、“教育实践”五大部分演进的综合教育课程体系。力图通过这本教材的实施,解决如下问题:综合考虑小学教育特点、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的关系、地位,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科学的课程理论基础;避免分科教学中彼此脱节、画地为牢,内容无意义重复,造成时间上的浪费等现象,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突出教育的买践性特点,突出从教能力的训练,缩短学生角色转换的适应期。
建构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桥梁。中国古代教育家王阳明曾经提倡“知行合一”,后来陶行知先生将之改进为“行知合一”,或者说“行一知一行”这样一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关系。这套教材的编写正是“行知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教材中的理论注重基础性、先进性、实用性,都是从实践中结晶出来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的实践性话语。每一段理论都设计了与之呼应的实例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伴相生和相依共进”,从而培养学生把握教育现实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论修养。
打造职业技能的训练平台。职业技能的掌握,绝非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大量有针对性的训练不可或缺。本教材中,结合相关内容,在“探究与实践”环节中,精心设计了“微格训练”的题目,从教师职业需求的方方面面来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如此“边学边练,学练结合”,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完善学生的职业素养。
规划开放探究的教学过程。1996年,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既应提供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动的世界的地图,又应提供有助于在这个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针。”编写这本教材既要激发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尊严感和幸福感,让学生绘出自己理想中的职业蓝图,又要使之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真实的、尽可能完整的教育现实世界。因此,我们在教材编写中融入了很多教育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立足于教育现实的坚实大地,结合所学理论,开创属于自己的教育人生之路。
这本教材是在借鉴、参考和引用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我们在参考文献中只列出了部分相关的主要书目,其余的限于篇幅未能一一列出,谨此向各位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重塑优化组合的课程内容结构。总结以往的教改经验教训,我们认为:只有把各系列具体科目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整体改革,某一个要素的改革才能找准自己的方向;若局限于某一学科去改革,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我们希望以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教育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教育科研”、“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概论”)为知识基础,以“重组基础,综合交叉,注重实用”为整合原则,打破原来各学科间的界限,构建横向由“小学活动”、“小学班主任”、“小学教学”、“小学科研”四大模块组合,纵向由“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理论”、“教学法指导”、“微格技能训练”、“教育实践”五大部分演进的综合教育课程体系。力图通过这本教材的实施,解决如下问题:综合考虑小学教育特点、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的关系、地位,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科学的课程理论基础;避免分科教学中彼此脱节、画地为牢,内容无意义重复,造成时间上的浪费等现象,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突出教育的买践性特点,突出从教能力的训练,缩短学生角色转换的适应期。
建构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桥梁。中国古代教育家王阳明曾经提倡“知行合一”,后来陶行知先生将之改进为“行知合一”,或者说“行一知一行”这样一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关系。这套教材的编写正是“行知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教材中的理论注重基础性、先进性、实用性,都是从实践中结晶出来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的实践性话语。每一段理论都设计了与之呼应的实例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伴相生和相依共进”,从而培养学生把握教育现实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论修养。
打造职业技能的训练平台。职业技能的掌握,绝非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大量有针对性的训练不可或缺。本教材中,结合相关内容,在“探究与实践”环节中,精心设计了“微格训练”的题目,从教师职业需求的方方面面来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如此“边学边练,学练结合”,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完善学生的职业素养。
规划开放探究的教学过程。1996年,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既应提供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动的世界的地图,又应提供有助于在这个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针。”编写这本教材既要激发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尊严感和幸福感,让学生绘出自己理想中的职业蓝图,又要使之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真实的、尽可能完整的教育现实世界。因此,我们在教材编写中融入了很多教育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立足于教育现实的坚实大地,结合所学理论,开创属于自己的教育人生之路。
这本教材是在借鉴、参考和引用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我们在参考文献中只列出了部分相关的主要书目,其余的限于篇幅未能一一列出,谨此向各位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