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30年:财政税收卷(1978-2008)
作者:贾康,赵全厚 著
出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5
页数:368
定价:59.00 元
ISBN-13:9787562444473
ISBN-10:7562444471
去豆瓣看看 1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和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1.1 改革前的社会经济形势
1.2 改革开放前的经济体制运行特征
1.3 计划经济的弊端和改革开放的必然逻辑
1.4 分权化改革:“解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 财税体制改革成为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2.1 以财政体制改革启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2.2 传统体制下财政体制运行的特征及评价
2.3 财政分权化改革的路径选择和阶段划分
3 我国政府问财政体制的变革:从“分灶吃饭”到“分税制”
3.1 中国政府间的财政体制变革:1980——1993年
3.2 “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
4 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收入体系
4.1 适应市场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税收制度
4.2 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现代税收制度
4.3 强化非税收入管理,规范政府收入行为
4.4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进
5 公共财政导向下的预算管理改革与支出制度建设
5.1 部门预算改革
5.2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5.3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5.4 2007年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6 财政宏观调控方式的重要演变及调控实践
6.1 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顺利实现经济运行的“软着陆,,
6.2 1998-2004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6.3 由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变
6.4 加强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7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财税改革与发展的学术研讨与争鸣
7.1 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争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7.2 财政基本理论的发展
7.3 关于税制改革
7.4 关于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与相关改革问题
7.5 关于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7.6 关于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7.7 关于财政赤字和国家信用
7.8 关于财政与“三农”
7.9 关于国家预算
7.10 关于预算外资金管理
7.11 关于财政风险
附录 改革开放以来财税大事记(1978——2007)
参考文献
后记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财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财政部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税务学会、中国金融学会和中国国债协会学务理事,《财政研究》主编,北京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顾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校特聘教授;多次参加国家经济政策制定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参加国家经济政策制定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参加国内外多项课题研究,撰写和出版多部专著和数百篇论文;2002年6月24日受朱镕基总理之邀和2003年6月27日、2004年5月18日、2005年7月12日受温家宝总理之邀,2006年7月11日受胡锦涛总书记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
《中国经济改革30年:财政税收卷(1978-2008)》系统回顾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来财政体制的改革和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与改进以及理论界的相关研讨。主要特色,一是立意高,视野开阔,把财政税收的相关变革放在中国经济社会转轨的综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来把握;二是内容翔实,基本事实表述严谨;三是把学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较好地反映了中国财政改革过程中的理性思考。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