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什么是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特点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
四、微生物的应用
学习指导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 非细胞生物
一、病毒
二、亚病毒
第二节 原核微生物
一、细菌
二、放线菌
三、其他原核微生物
第三节 真核微生物
一、真菌
二、酵母菌
三、霉菌
四、担子菌
第四节 微生物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一、肉眼观察
二、显微镜观察
三、染色法
学习指导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微生物的营养
第一节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二节 营养物及其功能
一、碳源
二、氮源
三、能源
四、无机盐
五、生长因子
六、水分
第三节 微生物吸收营养的方式
一、微生物吸收营养的机制
二、微生物吸收营养的方式
三、影响微生物吸收营养的因素
第四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一、光能自养微生物
二、光能异养微生物
三、化能自养微生物
四、化能异养微生物
第五节 微生物的培养基
一、培养基的类型
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
三、设计培养基的方法
四、配制培养基的步骤
学习指导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
一、细胞量的测定
二、细胞数的测定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一、延滞期
二、对数期
三、稳定期
四、衰亡期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一、营养物浓度
二、温度
三、水分
四、氧气
五、pH
六、渗透压
七、氧化还原电位
八、辐射
九、化学药物
十、生物因素
第四节 接种和培养
一、微生物的接种
二、微生物的培养
第五节 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一、名词释义
二、物理方法
三、化学方法
学习指导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第一节 酶的基本知识
一、酶的性质
二、酶的分类
第二节能量代谢
一、生物氧化的过程
二、生物氧化的类型
三、呼吸链
四、ATP的产生
第三节 大分子物质的降解
一、多糖的分解
二、蛋白质、氨基酸的分解
第四节 微生物的发酵
一、由EMP途径进行的发酵
二、由HMP途径进行的发酵
三、由TCA循环进行的发酵
四、由ED途径进行的发酵
五、氨基酸类物质的发酵
第五节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与控制
一、酶合成调节
二、酶活性调节
学习指导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遗传物质——DNA(有时是RNA)
二、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
三、遗传单位——基因
第二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
一、中心法则
二、遗传密码
三、核糖核酸
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 微生物的变异
一、微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微生物的突变
三、微生物的遗传重组
第四节 菌种选育
一、选种
二、育种
第五节 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
一、菌种的退化
二、菌种的复壮
三、菌种的保藏
第六节 遗传工程
一、遗传工程的操作步骤
二、遗传工程中的工具酶和载体
三、遗传工程的应用
学习指导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二、水中的微生物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
四、生物体上的微生物
五、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
第二节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一、嗜热微生物
二、嗜冷微生物
三、嗜酸微生物
四、嗜碱微生物
五、嗜盐微生物
六、嗜压微生物
七、抗辐射微生物
第三节 微生物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一、碳素循环
二、氮素循环
三、硫素循环
四、磷素循环
第四节 微生物间以及与其他生物间的关系
一、互生
二、共生
三、拮抗
四、寄生
五、捕食
学习指导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传染与免疫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的传染
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二、传染的发生
三、传染的结局
第二节 宿主的免疫
一、免疫系统
二、免疫应答
三、免疫病理
四、免疫途径
第三节 非特异性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二、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第四节 特异性免疫
一、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二、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三、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
第五节 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
一、血清学反应
二、免疫标记技术
三、单克隆抗体
四、免疫预防与治疗
学习指导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微生物的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第一节 微生物的系统发育
一、生物分界系统学说的发展
二、16srRNA大分子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作用
三、系统发育树
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类
一、微生物的分类单元
二、微生物的命名规则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一、细菌的分类系统
二、放线菌的分类系统
三、真菌的分类系统
第四节 微生物的鉴定
一、菌种鉴定的条件
二、菌种鉴定方法
三、查阅检索表进行定名
学习指导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微生物与食品工业
一、利用微生物生产食品
二、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第二节 微生物与发酵工业
一、微生物学的发展推动发酵工业的发展
二、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化工产品
第三节 微生物与生物制药
一、药用微生物
二、微生物制药
第四节 微生物与香料香精
一、香料香精产品的发展趋势
二、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香料香精产品
三、香料香精产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第五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一、微生物是治理环境污染的能手
二、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
第六节 微生物与能源开发
一、微生物与石油开采
二、微生物与沼气发酵
三、微生物与氢气制造
四、微生物与乙醇发酵
五、微生物与石油加工
第七节 微生物与湿法冶金
一、生物浸出
二、生物沉积
第八节 微生物与农业生产
一、微生物肥料
二、微生物农药
三、微生物饲料
四、微生物食品
第九节 微生物与可持续发展
一、微生物塑料
二、微生物电池
三、微生物燃料
四、微生物传感器
五、微生物DNA芯片
六、微生物计算机
七、空间微生物研究
学习指导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实验须知
实验一 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二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实验三 微生物细胞形态的观察(一)——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实验四 微生物细胞形态的观察(二)——荚膜染色和芽孢染色
实验五 微生物细胞形态的观察(三)——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量
实验六 微生物群体形态的观察(一)——4大类细胞型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
实验七 微生物群体形态的观察(二)——微生物的载片培养
实验八 微生物群体形态的观察(三)——放线菌的插片培养
实验九 微生物群体形态的观察(四)——根霉假根的观察
实验十 微生物群体形态的观察(五)——根霉结合孢子的形成和观察
实验十一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实验十二 微生物的计数方法(一)——啤酒酵母的显微直接计数
实验十三 微生物的计数方法(二)——大肠杆菌的平板菌落计数
实验十四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一)——平板划线分离法
实验十五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二)——涂布稀释分离法
实验十六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一)——常规法
实验十七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二)——试纸法
实验十八 微生物的发酵(一)——柠檬酸的液体发酵
实验十九 微生物的发酵(二)——蛋白酶的固体发酵
实验二十 菌种保藏
实验二十一 血清学反应(一)——凝集反应
实验二十二 血清学反应(二)——琼脂扩散沉淀反应
实验二十三 鲜牛奶的消毒实验
实验二十四 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
实验二十五 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
附录一 常用教学菌种
附录二 常用试剂、染色液与指示剂
附录三 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与包装
附录四 常用灭菌技术
附录五 常用培养基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