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三农”问题
作者:成德宁 著
出版: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12
丛书:迈向现代化的中国经济发展丛书
页数:216
定价:30.00 元
ISBN-13:9787209051668
ISBN-10:720905166X
去豆瓣看看 总论
第一章 “三农”问题的起源与演变
一、现代化类型及城乡发展模式
(一)现代化及其类型比较
(二)城乡发展模式的比较
二、中国“三农”问题溯源
(一)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三农”问题发展演变概览
三、“三农”问题与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章 “三农”问题的表现及特征
一、农业问题的表现及特征
(一)农业生产效率问题及特征
(二)农产品生产与供应问题及特征
(三)农产品流通问题及特征
(四)农业科技进步问题及特征
二、农民问题的表现及特征
(一)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及特征
(二)农民的分化与流动问题及特征
(三)农民组织与权利保障问题及特征
(四)农民的现代化问题及特征
三、农村问题的表现及特征
(一)农村贫困问题及特征
(二)农村治理问题及特征
(三)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及特征
(四)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特征
第三章 “三农”问题的症结与根源
一、自然资源的制约与中国“三农”问题
(一)人口与资源的调节机制
(二)中国人口与资源(土地)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
(三)人均农业资源短缺与中国的“三农”问题
二、城市(工业)偏向政策与中国的“三农”问题
(一)城市(工业)偏向政策及其根源
(二)中国的城市(工业)偏向政策与城乡差距
第四章 农村土地制度和经营形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问题及创新
(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程
(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方向的争论
(四)农村土地产权结构的优化
二、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形式的选择
(一)世界农村土地经营的主要类型比较
(二)家庭承包经营是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三)新型农业合作化是中国农业经营发展的方向
第五章 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战略
一、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发展框架
二、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营方式创新
(一)农业产业化及其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二)推进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三、非农化与工业反哺农业
(一)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二)工业反哺农业的模式和路径
四、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
(一)城镇化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
第六章 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与措施
一、经济发展新阶段“三农”政策的转变
(一)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及面临的新问题
(二)发展新阶段需要新的“三农”政策
二、解决农业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兼顾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农民增产与增收
(二)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实现由资源型农业向科学型农业的转变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与经营的条件
(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五)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解决农民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继续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二)加大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培育新型农民
(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保障农民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四、解决农村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进行农村地区的金融创新,引导资本流入农业和农村地区
(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提高农村治理水平
(三)调整农村工业发展定位,着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四)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后记
简新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产业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自科基金,教育部的重大、重点课题在内的科研项目10多个在包括《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求是》、《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中国人口科学》、《China Economist》等权威报刊在内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50多篇被包括《新华文摘》在内的刊物转载;代表作有《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探索》、《中国经济改革探索》、《产业经济学》等;科研成果获得包括国家人口和计生委的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特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安子介国际贸易奖等在内的10多项奖励。
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的世纪!21世纪的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这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鲜明:前途光明!古老的中国将实现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伟大复兴。
任务艰巨!需要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跟上信息化步伐的历史任务。
问题突出!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过多、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三农”问题严重、就业任务艰巨、内需不足、出口增加困难、公共品供给短缺、收入差距扩大、弱势群体救助等深层次问题,2008年又受到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使得出口下降、经济增长下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为中国经济发展能否具有持续性和普惠性,也就是中国经济能不能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怎样持续发展?发展的成果能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能否使城乡居民普遍受益、如何受益?
中国只有有效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才能成功迈向现代化,实现繁荣、稳定、和谐。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