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环境地学导论
作者:郑度,谭见安,王五一 编著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8
页数:441
定价:57.00 元
ISBN-13:9787040221497
ISBN-10:7040221497
去豆瓣看看 第1章 绪论
1.1 地球环境系统
1.1.1 地球环境系统的基本特征
1.1.2 地球环境系统的形成演化
1.1.3 地理环境及其地域分异
1.1.4 人类与地球环境系统
1.2 环境地学的发展与体系
1.2.1 环境地学的孕育与发展
1.2.2 环境地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2.3 环境地学的分支学科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2章 地理环境过程
2.1 地理环境与其他环境的关系
2.2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性与分类
2.2.1 基本特性
2.2.2 发展历程
2.2.3 地理环境的分类
2.2.4 地理生态系统
2.3 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研究的发展史
2.4 地理过程与人类健康
2.4.1 地理过程的内涵
2.4.2 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2.4.3 人类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
2.5 自然地理过程与健康
2.5.1 物理地理过程——环境水热平衡与健康
2.5.2 化学地理过程——环境元素平衡与健康
2.5.3 生物地理过程——景观生物群落平衡与健康
2.6 人类发展地理过程与健康
2.6.1 基本理念
2.6.2 人群健康
2.7 人文地理过程与健康
2.7.1 基本理念
2.7.2 综合人文地理过程对健康的影响
2.7.3 经济地理过程的健康影响
2.8 全球环境变化与健康
2.8.1 基本理念
2.8.2 气候变化
2.8.3 温室气体效应与气候变化
2.8.4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2.9 结语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3章 地质环境过程
3.1 地质环境
3.1.1 地质环境的一般概念
3.1.2 地质环境形成的动力来源
3.1.3 组成地质环境的基本要素
3.2 地质环境演变的历史
3.2.1 地球的简单演化历史
3.2.2 构造运动与地质环境
3.2.3 第四纪地质环境
3.3 地质环境的形成与演化
3.3.1 地质环境格局的形成
3.3.2 地质环境演化过程
3.4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
3.4.1 地质灾害及其形成环境
3.4.2 地质灾害的类型划分与定义
3.5 地质环境保护
3.5.1 地质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
3.5.2 中国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与方法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4章 大气环境过程
4.1 大气环境的组成
4.1.1 大气圈的结构
4.1.2 大气的成分
4.1.3 大气成分的时空变化
4.2 大气环境与人类
4.2.1 大气成分与生命
4.2.2 天气、气候与人类
4.2.3 人类活动与大气
4.3 大气污染与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4.3.1 大气(空气)污染
4.3.2 全球变暖问题
4.3.3 臭氧层
4.3.4 酸雨与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5章 水环境过程
5.1 水的基本组成及特征
5.1.1 水的基本组成
5.1.2 水的基本性质和功能
5.1.3 水圈与水环境
5.2 水环境物理化学过程
5.2.1 水循环与水平衡
5.2.2 化学物质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和水体自净过程
5.3 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5.3.1 水资源与水危机
5.3.2 水环境污
5.4 水环境保护
5.4.1 水环境监测
5.4.2 水污染控制
5.4.3 水质标准与水环境评价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6章 土壤环境过程
6.1 土壤环境
6.1.1 土壤环境的基本概念
6.1.2 土壤的环境功能
6.2 土壤的组成及其环境功能
6.2.1 土壤矿物
6.2.2 土壤化学元素
6.2.3 土壤有机质
6.2.4 土壤微生物
6.2.5 土壤水分
6.2.6 土壤空气
6.3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环境功能
6.3.1 土壤颗粒属性及其环境意义
6.3.2 土壤胶体属性及其环境意义
6.3.3 土壤溶液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6.4 土壤环境的形成过程
6.4.1 土壤形成过程的基本概念
6.4.2 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
6.4.3 主要成土过程
6.4.4 土壤分类和分布
6.5 人类活动与土壤环境退化
6.5.1 人口增长与土地/土壤资源紧张
6.5.2 土壤退化
6.5.3 城市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6.6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及效应
6.6.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土壤重金属污染
6.6.2 土壤重金属背景值
6.6.3 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
6.6.4 重金属污染的效应
6.6.5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容量
6.7 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效应
6.7.1 农药和农药污染
6.7.2 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6.7.3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和残留
6.7.4 土壤农药污染的环境和生态效应
6.8 土壤中化肥迁移转化及效应
6.8.1 氮肥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化肥污染
6.8.2 磷肥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第7章 陆地生态系统过程
第8章 主要环境地学问题
第9章 环境伦理建设
第10章 环境管理
第11章 环境地学工程与技术
第12章 环境地学研究方法
郑度,生于广东揭西。1936年8月26日出生于广东揭西。原籍广东大埔。195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首席科学家。我国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学科带头人之一。在研究气候、植被与土壤分带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带主要类型的分布图式;划分了青藏高原的垂直自然带为季风性和大陆性两类带谱系统,构建其结构类型组的分布模式,揭示其分异规律;建立了横断山区干旱河谷的综合分类系统。证实并确认高原寒冷干旱的核心区域;阐明了高海拔区域自然地域分异的三维地带性规律,建立适用于山地与高原的自然区划原则和方法,所拟打的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统方案是迄今最全面和系统的,得到广泛的应用。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环境地学导论》以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综合全球环境变化热点问题及新资料编写而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环境地学导论》从地球系统的整体观出发,以环境变化的过程研究为重点,综合分析环境变化的区域影响,为解决当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提供对策。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环境地学导论》提出了环境地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内容共分为12章。主要介绍环境地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地理环境过程及其效应;地质环境过程;大气环境过程;水环境过程;土壤环境过程;陆地生态系统过程;主要环境地学问题;环境伦理建设;环境管理;环境地学工程与技术;环境地学研究方法。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环境地学导论》系统性强,内容丰富,可作为从事环境科学与地学相关领域研究的研究生教材或参考资料。同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环境地学导论》的知识性和实用性较强,也可供关心环境的各界人士,从事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等管理的决策者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和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