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九琐忆
作者:白永达 著
出版: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6
页数:230
定价:22.00 元
ISBN-13:9787807134749
ISBN-10:7807134747
去豆瓣看看 贫而思变的下海人家
小学生看“北伐”
父亲的趣味
八十年前白洋淀边的乡镇女子小学
从保定府到北平厂甸
我三次见到的蒋介石
老北京的名牌中学
西苑受训杂记
“火花”一现的刘克忠
旧时学友
动心忍性在山城
洗牛塘上生死间
“青春故土”华西坝
卜凯教授及其家
羌区步走三千里
左右不逢源的“现实文学会”
我家的“战争殇”
译员生活
上海《密勒氏评论报》上的一次争辩
一段下海为商的经历
上海“朝明小组”与我
“金女大”昔影
流浪中迎解放
青梅竹马——我负心的故事
时代的邂逅——幸福又不幸的“初欢”
恋情化友情——一桩被海峡阻断了的婚姻
巧遇与晚成——姻缘不期而至
杭州一年
北京求职
下乡偶遇
难忘的1955年
幸免的“漏网之鱼”
头肿大如斗
“八不”生活
梦中行
河套“桃源”话干校
第二春:“思补更鸣”
白永达,生于1920年,河北白洋淀人。中学在北京读书,后就读于金陵大学、西南联大,在战乱中颠沛流离。解放后长期从事金融工作,后任教于内蒙古包头师范专科学校。近年来时有回忆文章散见于国内报刊。
为了方便,我在一生经历中,选取值得一记也大致可以说清的片段,写成一些单篇的散文杂记式文字。并在可能中配以图片,结集为一本自谓的回眸性散文集“图文书”。还应说明,我并不是个一生全程都“吃文化饭”的文化入。而只是一个从三十年前,即“文革”末期文化被“大破坏”得不成样子时,才被从“五七”干校另行分配到文化工作上的“半截子文化工作者”。虽然我对文化本有兴趣,而此后不久就“文革”结束了,改革开放了,文化又被看重并得到了相当的恢复、修补与发展。我也理所当然抱着“同病相怜”的心情,主动积极地投入了此项工作,并因原学经济而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更加注意。可是如实看,“半路出家的和尚”毕竟底子薄,体味浅。难以如贾先生所期望,写出精湛深入、完整系统的回忆录。而只能这样像缝“百衲衣”一般,东掇西拾,零打碎敲着回眸。好比人家主力军打阵地战,我是“偏师”打游击。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