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类系列教材:对流传热与传质(第4版)(中文版)
作者:(美)凯斯(Kays,W.) 等著,赵镇南 译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7
页数:468
定价:35.50 元
ISBN-13:9787040218060
ISBN-10:7040218062
去豆瓣看看 符号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守恒原理
控制体积
质量守恒原理
动量定理
能量守恒原理
第3章 流体应力与通量定律
粘性流体的应力
导热的傅里叶定律
斐克扩散定律
输运性质的无量纲数组
湍流输运系数
参考文献
第4章 层流边界层微分方程
边界层概念
连续性方程
动量方程
质扩散方程
能量方程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边界层积分方程
动量积分方程
位移厚度和动量厚度
动量积分方程的替代形式
能量积分方程
焓厚度与传导厚度
能量积分方程的替代形式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湍流边界层微分方程
动量及热力学变量
牛顿应力和傅里叶热流模型
瞬时湍流方程
雷诺分解
时均与湍流统计
湍流的雷诺时均输运方程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层流内部流动:动量传递
圆管内充分发展的层流
其他截面形状管道内充分发展的层流
层流水力入口段长度
习题
TEXSTAN问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层流内部流动:热量传递
流经圆管道的能量微分方程
具有充分发展的速度剖面和温度剖面的圆管道
具有充分发展的速度剖面和温度剖面且非对称加热的环形夹层管道
具有充分发展的速度剖面和温度剖面的非圆截面管道解
圆管热人口段解
矩形管道和环形套管的热人口段解
水力充分发展流动且表面温度沿轴向变化的影响
热流密度沿轴向变化的影响
综合水力与热入口段问题
习题
TEXSTAN问题
参考文献
第9章 层流外部边界层:动量传递
第10章 层流外部边界层:热量传递
第11章 湍流外部边界层:动量传递
第12章 湍流外部边界层:热量传递
第13章 湍流内部流动:动量传递
第14章 湍流内部流动:热量传递
第15章 流体物性随温度变化的影响
第16章 高速流动对流传递
第17章 具有体积力时的对流传热
第18章 对流传质:基本定义和简化理论表达式
第19章 对流传质:由守恒性质方程计算传质系数
第20章 对流传质:简化方法的应用实例
附录A 物性值
附录B 量纲与SI转换
附录C 边界层分析中使用的部分函数表
附录D 算浮所代表的运算
附录E 对对流传质问题和相应边界条件下的简化质扩散方程和能量方程的详细指导
附录F TEXSTAN边界层程序
附录G 布拉休斯流动——TEXSTAN数据组示例
附录H TEXSTAN数据组
附录I 中译本与英文原版书改动符号对照表
主题索引
W.M.凯斯(William M.Kays), 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荣誉退休教授。1951年获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哲学博士学位,并在斯坦福大学度过了全部职业生涯。1961-1972年担任机械工程系主任,1972-1984年担任工程学院院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在紧凑式热交换器的换热表面以及湍流边界层换热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工作,是《紧凑式换热器》一书的作者之一。
M.E.克拉福德(Michael E.Crawford) ,奥斯汀德克萨斯大学机械工程教授。1976年获得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此前的学位均在亚里桑那州立大学获得。1980年进入德克萨斯大学执教,1995-2001年作为副主任曾在多个系任职。主要讲授本科生的传热学、热力学,以及研究生的对流换热课程。研究项目包括液态金属的磁流体动力学、二元溶液固化、燃气轮机的薄膜冷却,因旁路引发流态转变的湍流建模以及因尾流引起流态转变的建模。是边界层数值模拟程序STAN5及其后续程序TEXSTAN的作者。美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和德克萨斯州的注册教授工程师。目前致力于工程多样文化人员动态领域的研究工作。
B.威甘德(Bernhard Weigand)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宇航热力学研究所所长。1992年获达姆施达特大学博士学位,并于1997年获得达姆施达特大学的矿山投资学位。1992-1999年受雇于瑞士ABB电力总公司,从事传热和燃气轮机叶片冷却的基础研发和下一代叶片的传热和冷却设计。1999年进入斯图加特大学,并从2002年起一直担任该校宇航工程学院院长。教学工作主要集中在热力学和传热学。目前正在从事燃气轮机传热的数傅和实验研究、相变问题和液滴动力学研究。
《能源动力类系列教材·对流传热与传质(第4版中文版)》共分20章。第1-3章介绍一般性基础理论;第4、5、6章分别介绍层流和湍流边界层微分方程以及边界层积分方程;第7-10章介绍层流内部流动、外部流动的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第11-14章介绍相应的湍流动量和热量传递,第15、16章分别介绍变物性影响和高速流动传热;第17章介绍自然对流传热;第18-20章介绍对流传质,特别增加了工程应用实例分析。
W.M.Kays,M.E.crawford以及B.weigand教授所著《能源动力类系列教材·对流传热与传质(第4版中文版)》是对流传热与传质领域世界级的经典著作,《能源动力类系列教材·对流传热与传质(第4版中文版)》根据该书第4版翻译而成。
本版不仅保持了该书叙述推导严谨、分析透彻的一贯风格,而且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能源动力类系列教材·对流传热与传质(第4版中文版)》把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使读者对表面摩擦和热、质传递之间以及相应的动量场、热量场和质量浓度场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能源动力类系列教材·对流传热与传质(第4版中文版)》特别强调深刻理解对流传热传质问题物理本质的重要性,并正确理解分析解,包括近似分析解与数值解之间的关系。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