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最大暴雨和洪水计算原理与方法
作者:王国安 著
出版:黄河水利出版社 1999.12
页数:612
定价:140.00 元
ISBN-10:7806213236
ISBN-13:9787806213230
去豆瓣看看 潘家铮院士序
陈家琦教授序
自序
0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现行洪水频率计算方法发展简况及存在问题
0.3 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的发展趋势
0.4 水文气象法在中国的发展简史
0.5 编写本书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上篇 可能最大暴雨
1 方法概要
1.1 PMP的定义
1.2 PMP的求法
1.3 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1.4 PMP的计算内容与要求
参考文献
2 几项基本知识
2.1 气象要素
2.2 露点
2.3 可降水
2.4 降水量公式
2.5 极大化原理
参考文献
3 中国著名特大暴雨
3.1 1935年7月长江中游五峰暴雨
3.2 1954年夏季江淮持续性暴雨
3.3 1963年8月海河獐〈犭么〉暴雨
3.4 1963年9月台湾白石暴雨
3.5 1975年8月淮河林庄暴雨
3.6 1977年8月蒙陕木多才当暴雨
3.7 1981年7月四川上寺暴雨
3.8 1996年7~8月台湾阿里山暴雨
参考文献
4 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及天气成因分析
4.1 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4.2 基本资料
4.3 流域特性分析
4.4 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4.5 暴雨天气成因分析
参考文献
5 暴雨模式的拟定
5.1 暴雨模式定性特征的推断
5.2 暴雨模式的拟定
参考文献
6 当地模式,
6.1 基本概念
6.2 模式极大性分析
6.3 水汽放大
6.4 水汽效率放大
6.5 水汽风速及水汽输送率放大
6.6 水汽净输送量放大
参考文献
7 移置模式
7.1 基本概念
7.2 移置对象的选择
7.3 移置可能性分析
7.4 雨图安置
7.5 移置改正
7.6 模式放大
7.7 算例
7.8 认识与讨论
参考文献
8 组合模式
8.1 基本概念
8.2 暴雨时间组合
8.3 暴雨空间组合
8.4 组合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8.5 组合模式放大
8.6 算例
8.7 认识与讨论
参考文献
9 推理模式
9.1 概述
9.2 层流模式
……
中篇 可能最大洪水
下篇 认识与讨论
附表
王国安,男,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30年8月10日生,重庆市涪陵人。195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水利系,1957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水文系研究生班。从事江河规划和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的水文工作40余年。曾主持黄河小浪底和陆浑等大型工程的设计洪水报告的编制,参与中国三代设计洪水规范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等10来项规程规范的编制和审定讨论,以及三峡、二滩等十余座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洪水审查;担任《黄河水利科学技术丛书·黄河水文》的副主编,并参与《中国江河防洪丛书·黄河卷》、《黄河水文志》和《黄河科学研究志》等的编写。先后撰写和翻译文章60余篇,主要有《中国设计洪水及标准》、《黄河洪水》等。对可能最大暴雨(PMP)和可能最大洪水(PMF)、频率洪水与防洪标准进行过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前者促进了PMP/PMF在中国的发展,后者促进了中国设计洪水规范的修订与防洪标准的降低,获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一项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现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委员、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中国气象学会水文气象学委员会第二届委员。
《可能最大暴雨和洪水计算原理与方法》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40年来PMP/PMF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介绍了80年代以来国外在此领域的进展。全书分绪论、上篇、中篇、下篇4部分,共28章,约90万字。上篇、中篇分别介绍PMP(共16章)、PMF(共6章)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各法均列有算例,一些主要章节附有认识与讨论,并对世界暴雨和洪水记录的地区规律,作了一些探讨。下篇介绍作者和中国学者对与PMP/PMF有关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对PMP/PMF方法的评价与认识、中国非常暴雨和洪水的基本特性、如何看待万年一遇洪水以及万年一遇洪水与PMF的关系等)的研究成果。
《可能最大暴雨和洪水计算原理与方法》的特点:①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②思路清晰、理论系统、层次分明,易于理解;③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具有手册的功能;④对许多问题,论点新颖,富有启迪性;⑤附有国内外巨量的非常暴雨(含PMP)和非常洪水(含PMF、历史洪水、古洪水和万年一遇洪水)资料(约6300组数据),对生产、科研和教学都具有极珍贵的价值。
《可能最大暴雨和洪水计算原理与方法》可供水利水电和气象部门从事PMP/PMF工作的人员阅读,也可供水文、气象预报和水库调度管理人员以及有关规划、设计、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