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图的代数概念
1.1 代数学的若干基本概念
1.2 地图的代数观点
1.2.1 地图概念的思考
1.2.2 地图模型
1.2.3 地图集合中的运算
1.2.4 一些基本定义
1.3 地图代数的由来与发展
1.3.1 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是地图代数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之
1.3.2 机助地图制图发展的两个主要瓶颈
1.3.3 遥感信息的处理和发展
1.3.4 形态变换理论及其发展
1.3.5 计算机硬软件的发展
复习思考习题
第二章 地球信息的度量空间
2.1 地球信息的度量空间
2.1.1 地理信息系统显著的基本矛盾——空间概念的统一问题
2.1.2 地球信息的空间参考体系
2.1.3 地球信息的空间坐标系统
2.1.4 地球信息的空间尺度——地球椭球面上大地线尺度
2.2 空间信息网格(Spatial Information Grid,SIG)
2.2.1 空间信息网格概念
2.2.2 空间信息网格的建议
2.2.3 “无缝空间数据库”问题
2.3 “数字地球”与大型GIS的空间数学基础
2.3.1 当前“数字地球”与GIS空间数学基础承续地图投影的局限
2.3.2 “数字地球”与大型GIS适宜的空间数学基础
2.3.3 数据容纳及输出问题
2.3.4 量度计算效率与精度
2.4 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和我国大型GIS建设的技术路线
2.4.1 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基础内容
2.4.2 建设地球空间数据框架的现实目的和我国大型GIS建设的技术路线
2.4.3 数据框架的空间数学基础问题
2.4.4 地球空间数据框架的集成
2.5小结
复习思考习题二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表达与组织
3.1 GIS的空间数据
3.1.1 空间数据的内容
3.1.2 GIS的发展与空问数据
3.2 GIS空间数据模型
3.2.1 普通数据库中的数据模型
3.2.2 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模型
3.3 空间数据的表达
3.3.1 空间位数据的表达
3.3.2 空间关系数据的运算和表达
3.4 空间数据组织面临的困惑
3.4.1 空间数据量问题
3.4.2 复杂动态的空间数据组织问题
3.4.3 空间数据初始化问题
3.5 GIS空间数据“0”初始化
3.5.1 栅格GIS的发展及GIS空间数据“0”初始化的孕育
3.5.2 GIS空间数据“0”初始化的提出与设想
3.5.3 GI$空间数据“0”初始化的基础与科学涵义
3.5.4 GIS空间数据“0”初始化与栅格数据结构
3.5.5 空间数据的“0”初始化策略
3.5.6 GIS空间数据“0”初始化发展的可行性及意义
3.6* 动态空间数据模型
3.7 小结
复习思考习题三
第四章 距离变换
4.1 距离
4.1.1 距离
4.1.2 距离类型
4.2 实体间的距离
4.2.1 点到线状实体的距离
4.2.2 点到面状实体的距离
4.2.3 等距点的轨迹、相应距离的若干概念
4.3 求距方法与类型
4.3.1 求距方法
4.3.2 求距类型
4.4 地图代数的距离变换
4.4.1 栅格平面上的若干基础概念
4.4.2 传统栅格距离变换
4.4.3 栅格路径距离变换
4.4.4 栅格欧氏距离变换
4.4.5 出租车距离变换及时间距离变换
4.4.6 距离变换特性
4.4.7 加权距离变换
4.5 形态变换
4.5.1 缓冲区交换
4.5.2 加壳变换和蜕皮变换
4.5.3 粘连变换和蚀断变换
4.6 小结
复习思考习题四
第五章 Voronoi图
5.1 Voronoi图定义
5.1.1 V图基本定义
5.1.2 地理空间(二维)对V图的扩展定义
5.2 V图生成方法
5.2.1 生成V图的矢量方法
5.2.2 生成V图的栅格方法
5.3 V图生成中的困惑和几何中轴
5.3.1 几何学中三个有关几何中轴的基本概念
5.3.2 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多边形中轴的方法
5.3.3 多边形中轴的地图代数定义和算法㈨
5.4 V图的意义和应用
5.4.1 V图的意义
5.4.2 V图的应用
复习思考习题五
第六章 DEM生成及三维分析
6.1 DEM生成的若干方法
6.1.1 等高线DEM
6.1.2 TINDEM
6.1.3 格网DEM
6.2 误差分析与模型
6.2.1 两种不同性质的误差概念
6.2.2 DEM精度分析及误差模型
6.3 最优DEM线性生成法——MADEM(Map Algebra DEM)
6.3.1 MADEM原理
6.3.2 MADEM方法步骤
6.3.3 MADEM误差分析
6.3.4 几点讨论
6.3.5 地形分析和水文分析
6.4 小结
复习思考习题六
第七章 网络图分析
7.2.2 地址匹配查询
7.3 路径分析
7.3.1 最短路径问题
7.3.2 最小生成树算法
7.4 资源及消耗分配——设置问题
7.4.1 中心地理论和设施的空间设置优化
7.4.2 服务点设置
7.5* 网络最大流
7.5.1 网络和流
7.5.2 最大流问题
7.5.3 最大流算法——标记法(Fort,Fulkerson,1957)
7.5.4 最大流标记法实例
7.5.5 最大流和最小费用
7.6 爆管分析
7.6.1 爆管问题
7.6.2 矢量分析方法
7.6.3 连通管法
7.6.4 算法分析
7.7 小结
复习思考习题七
第八章 叠置分析
8.1 叠置分析概况
8.1.1 叠置分析的概念
8.1.2 多边形叠置分析方法
8.2 栅格多边形叠置和数据的动态组织
8.2.1 基本原理
8.2.2 栅格数据的组织
8.3 多重栅格多边形的叠加和分析
8.3.1 分析流程
8.3.2 建立属性编码
8.3.3边界融合处理的方法
8.3.4 位图栅格文件转化为数据库数据
8.3.5 用数据库的DML语言进行叠加
8.3.6 用判别分析进行多边形叠加分析
8.3.7 叠置分析结果的误差处理
8.3.8 叠置成果的显示
8.4 应用实例
……
第九章 DEM的几个理论问题和解决途径
第十章* 度量分析若干进展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