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产权与政府管制研究
作者:吴俊英 著
出版: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9
页数:263
定价:38.00 元
ISBN-13:9787509607268
ISBN-10:7509607264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会计信息产权的导论
第一节 问题起源: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
一、会计信息对认识不确定性的减少
二、会计信息主观属性对受众者的影响
三、会计信息经济后果基于相关者的利益分配
第二节 产权理论与会计信息产权
一、产权概念的梳理
二、会计信息需求的增强与资源的稀缺
三、会计信息的稀缺性导出会计信息产权界定
第三节 会计信息产权的变迁
一、业主制:私人独享会计信息产权
二、合伙制:俱乐部形式的会计信息分享
三、公司制:公共会计信息
第二章 公共会计信息产权低效率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考量
一、学术界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的回顾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诠释
第二节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缺失与甄别
一、2003年对八类岗位群体的调查
二、2007年来自企业高管和股东群体的反馈
三、会计信息真实性标准的讨论
第三节 会计信息披露不足与信息超载并存
一、会计信息披露不足:囿于需求的“质”
二、通用会计信息披露:抑制特殊信息的需求
三、会计信息超载:冗余的披露要求
第三章 会计信息产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产权错位发源于对会计信息“公共产品”的认识
一、对会计信息产品属性的边缘化
二、会计信息产权的错位
三、产权外溢使会计信息披露成本与收益不配比
第二节 会计信息供求过程中的外部性
一、会计信息的外部效应
二、正外部性:导致会计信息供给匮乏
三、负外部性:引致会计信息不公平转嫁
第三节 会计信息隐含的商品属性
一、会计信息使用价值:能带来增值的决策
二、会计信息价值:为交换而产生
三、会计信息外化为公共产品:特殊条件使然
第四章 会计信息政府管制机理分析
第五章 对会计信息政府管制的反思
第六章 政府对会计信息管制的权衡
第七章 公司治理环境下的会计信息产权
第八章 会计信息产权存续模式的探讨
第九章 结语
附录一 “会计诚信基本评价”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按岗位群体)
附录二 “会计诚信基本评价”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按单位)
附录三 关于会计信息披露需求及会计信息商品化可行性的调查
后记
吴俊英,1957年出生。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个人会员,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信息披露及业绩评价研究、人力资本产权和价值评估。近年来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研究成果在《中国注册会计师》、《生产力研究》、《中国财政》、《财经论丛》、《经济问题》、《中国审计》、《税务研究》等国家级公开刊物上发表,并在中国财政年会、高教学会会刊、中国会计学会年会交流;先后被人民大学《财务与会计导刊》、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研究动态》转载和收录;出版专著《理财新论》等。主编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教材《基础会计学》,主持“会计信息产权与社会性管制研究”等课题。
会计信息私人产权的回归使会计信息的商品属性得以恢复,通过会计信息商品的让渡,激活市场交易机制,从而达到对会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会计信息的市场交易中,信息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预算约束及个人偏好消费选择,市场交易的互利性势必导致成本与收益的对称性。由于会计信息的供给不再以公共产品的形式提供,会计信息的披露需要根据私人产品的规则来实现,其生产成本要按照“谁受益,谁分担”的配比原则,由全体受益者共同分担。在有偿披露会计信息的市场中,“私人产品”的会计信息存在交易价格,这种价格除考虑信息成本构成,还要按照“边际定价原则”寻求双方及多方有利的交换价格。会计信息的市场化,奠定了会计信息产品交易的理论基础,也进一步启动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产品的市场交易规则。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支持了会计信息成为私人产品交易的可能性。会计信息一旦进入市场成为可供交易的产品,势必为处于不断变革中的会计实践展开一个不同的思维视角。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