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达列夫创作论
作者:陈敬詠著
出版:译林出版社 2004.12
丛书:译林学论丛书
页数:215
定价:15.00 元
ISBN-10:7806578846
ISBN-13:9787806578841
去豆瓣看看 引言
一 乡情、亲情、友情——邦达列夫的短篇小说
二 “一种困难体裁的独特锻炼”——中篇小说《指挥官的青春》
三 战争——这是流汗和流血——中篇小说《营请求火力支援》
四 “前线一代”人的典型形象——中篇小说《最后的炮轰》
五 没有枪声却不平静的“寂静”——长篇小说《寂静》
六 留下“雷区”的30年代——中篇小说《亲戚们》
七 雪花被热泪湿热了——长篇小说《热的雪》
八 蕴含深奥哲理的象征:“岸”——长篇小说《岸》
九 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不同的人生价值——长篇小说《选择》
十 人生就是一场戏,人人都要演好戏——长篇小说《戏》
十一 当权派的众生相——长篇小说《诱惑》
十二 不抗恶,必遭殃——长篇小说《不抵抗》
十三 驶入死亡区的“巨轮”——长篇小说《百慕大三角》
十四 形形色色的人生汇集——小品集《瞬间》
结束语
陈敬詠,福州市人,1931年7月生,南京大学外因文学研究新教授。中共党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译协文学艺术翻译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江苏省作协名誉理事。
1950年就学于北京大学,抗美援朝中参与并由中共军委派送中国人民大学深造,1952年赴苏,先就读于萨拉托夫大学,后转入莫斯科大学,1957年毕业于该校语文系;同年回国就职于南京大学,前后35年,曾任研究所副所长,《当代外国文学》杂志副主编。主持或参与主持下列机构、刊物和社团的创建或创办: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外国文学》季刊、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江苏省作协外委会、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等。
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著译作有专著《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小说史》(1995年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专题论文集《当代苏联战争文学评论》(1991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有关俄苏文学及其他国家文学的论文数十篇、译作有长篇小说《浪女网归》等。
《邦达列夫创作论》结合苏联及俄罗斯的社会政治和文学潮流的演变,详细分析了著名作家邦达列夫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及其一生的创作实践,涵盖了小品、短篇、中篇、长篇、影剧剧本等各种体裁。论者将作为“前线一代”人的邦达列夫置于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文学的背景中进行论述,如五六十年代的战争小说的“第二个浪潮”,即“战壕真实小说”,六七十年代的“全景小说”。同时,作者对邦达夫在七八十年代的社会哲理小说和九十年代的社会反思小说也给予了同样多的关注。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