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临床医师心读

目 录内容简介
第一篇 MRI基础知识
前言
第1章 磁共振物理现象
1.1 原子核的结构
1.1.1 人体组织的化学成分
1.1.2 原子的组成
1.1.3 电子的特性
1.1.4 原子核的特性
1.1.5 质子的特性
1.2 原子核的磁特性
1.2.1 原子核为何有磁性?
1.2.2 人体怎么会有磁性?
1.2.3 人体没有磁性,那怎么能做磁共振成像?
1.2.4 人体内这么多原子都与磁共振成像有关吗?
1.2.5 氢原子与质子是什么关系?
1.2.6 质子自旋和角动量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1.2.7 置于强磁场内的质子,其角动量有何变化?
1.2.8 磁矩有什么特点?
1.2.9 什么是进动?
1.2.10 进动与外加主磁场有何关系?
1.2.11 什么是Tesla?
1.3 原子核的磁共振物理现象
1.3.1 什么是共振?
1.3.2 单摆运动如何形成共振现象?
1.3.3 进动的磁矩能发生共振吗?
1.3.4 外加磁场B1如何实现?
1.3.5 磁共振现象与磁共振成像有何区别?
1.4 弛豫过程
1.4.1 什么是弛豫?
1.4.2 什么是弛豫过程?
1.4.3 什么是纵向弛豫?
1.4.4 什么是横向弛豫?
1.4.5 弛豫过程中的能量转变关系如何?
第2章 磁共振图像中的信号对比原理
2.1 MRI图像中信号的产生和采集
2.1.1 什么是MR信号?
2.1.2 MR信号怎样产生?
2.1.3 只有横向上的磁矩才会产生MR信号吗?
2.1.4 要测量纵向上的磁矩大小怎么办?
2.1.5 怎么能采集到磁共振中释放出来的回波信号呢?
2.1.6 回波信号的相位、频率和强度的特性由什么决定的?
2.2 组织的质子密度
2.2.1 密度高,就是比重大吗?
2.2.2 什么是质子密度?
2.2.3 人体中哪些组织质子密度较低?
2.2.4 哪些组织质子密度较高?
2.2.5 什么是质子密度加权图像?
2.2.6 质子密度高低和信号高低有何关系?
2.3 组织的T1时间
2.3.1 什么是T1时间?
2.3.2 T1时间与MRI图像有什么关系?
2.3.3 什么是T1加权图像?
2.3.4 哪些组织T1值较长?
2.3.5 哪些组织T1时间短?
2.4 组织的T2时间
2.4.1 什么是T2时间?
2.4.2 T2不是和Tl一样长吗?
2.4.3 T2为什么要比T1短?
2.4.4 T2与T2有什么不同?
2.4.5 哪些组织T2长?
2.4.6 哪些组织T2短?
2.4.7 怎么做T2加权成像?
2.4.8 每种组织的质子密度、T1值、T2值都不一样吗?
2.4.9 T1加权图像只反映组织的T1值不同吗?
2.5 造影剂的应用
2.5.1 磁共振成像为何要用造影剂?
2.5.2 目前有哪些磁共振造影剂?
2.5.3 为什么增强MRI一般都只做T1加权成像?
2.5.4 钆剂的种类和特点如何?
2.5.5 锰剂的种类和特点如何?
2.5.6 铁剂的种类和特点如何?
2.5.7 钆剂的副作用如何?
2.5.8 国产的造影剂好吗?
2.5.9 磁共振造影剂主要适应证有哪些?
2.5.10 有口服造影剂吗?
2.6 出血性病灶的信号变化特征
2.6.1 出血病灶的显示CT好还是MRI好?
2.6.2 脏器实质内血肿的成分如何渐行性转变的?
2.6.3 急性期血肿的MRI信号如何?
2.6.4 亚急牲期血肿的MRI信号如何?
2.6.5 慢性期血肿的MRI信号如何?
2.6.6 各脏器内的血肿表现有何不同?
2.7 脂肪信号的抑制方法
2.7.1 为什么要抑制脂肪的MR信号?
2.7.2 抑制脂肪的MR信号有哪些方法?
2.7.3 脂肪中的质子和水分子中的质子在磁特性上有什么不同?
2.7.4 什么是脂肪饱和技术?
2.7.5 脂肪饱和技术有什么优点?
2.7.6 脂肪饱和技术有什么缺点?
2.7.7 什么是反转复原脂肪抑制技术?
2.7.8 反转复原脂肪抑制技术有什么优点?
2.7.9 反转复原脂肪抑制技术有什么缺点?
2.7.10 什么是反相位成像脂肪抑制技术?
2.7.11 反相位成像脂肪抑制技术有什么优点?
2.7.12 反相位成像脂肪抑制技术有什么缺点?
2.7.13 还有其他脂肪抑制技术吗?
第3章 磁共振成像
3.1 数字矩阵与数字化图像
3.1.1 影像的形成条件
3.1.2 数字影像的概念
3.1.3 数字影像与普通胶片影像相比有何优点?
3.1.4 数字影像与磁共振图像的关系如何?
3.1.5 数字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何较低?
3.1.6 像素和体素有何区别?
3.1.7 什么是部分容积效应?
3.1.8 何为数字影像的窗位窗宽显示技术?
3.2 磁共振成像的时间过程
3.2.1 人体进入磁体后的变化
3.2.2 成像的过程
3.2.3 什么是心电图门控成像技术?
3.2.4 成像完成后的后处理过程
3.2.5 诊断报告的形成过程
3.3 磁共振成像中的空间定位
3.3.1 什么是梯度磁场?
3.3.2 梯度磁场有何作用?
3.3.3 梯度磁场的一般数值是多少?
3.3.4 梯度强度与图像质量有何关系?
3.3.5 如何实现层面选择?
3.3.6 同一层面中不同位置的像素的信号如何分辨?
3.3.7 什么是多层面成像技术?
3.3.8 什么是K空间?
3.3.9 什么是傅里叶转换?
3.3.10 什么是K空间零填充技术?
3.3.11 什么是K空间分段采集技术?
3.3.12 什么是螺旋MRI技术?
3.4 磁共振成像中的主要参数
3.4.1 什么是脉冲序列?
3.4.2 什么是TR?
3.4.3 什么是TE?
3.4.4 什么是NEX?
3.4.5 什么是matrix?
3.4.6 什么是flipangle?
3.4.7 什么是FOV?
3.4.8 什么是THK?
3.4.9 什么是Gap?
3.4.10 什么是acquisitiontime?
3.5 主要MRI成像序列
3.5.1 什么是自旋回波(SE)序列?
3.5.2 SE序列中如何进行T1加权成像?
3.5.3 SE序列中如何进行T2加权成像?
3.5.4 SE序列中如何进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
3.5.5 什么是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
3.5.6 什么是梯度回波(GRE)序列?
3.5.7 什么是稳态梯度回波(GRAss或FISP)序列?
3.5.8 什么是扰相梯度回波(SPGR或FLASH)序列?
3.5.9 什么是turbo-FLASH序列?
3.5.10 什么是反转复原(IR)序列?
3.5.11 STIR序列为什么能抑制脂肪信号?
3.5.12 什么是FLAIR序列?
3.5.13 什么是磁敏感转移(MTC)成像?
3.5.14 什么是平面回波(EPI)序列?
3.5.15 平面回波(EPI)序列是T1还是T2加权成像?
3.5.16 SE-EPI序列时T1和T2加权成像都能做吗?
3.5.17 GRE-EPI序列是T1还是T2加权成像?
3.5.18 IR-EPI序列是Tl还是T2加权成像?
3.5.19 什么是GRASE序列?
3.5.20 什么是弥散成像?
3.5.21 什么是灌注成像?
3.5.22 什么是弥散张量成像?
3.5.23 脑功能成像是应用EPI技术的吗?
3.5.24 EPl技术对心脏MRI成像有何影响?
3.6 3D磁共振成像
3.6.1 什么是3D成像?
3.6.2 3D成像过程有何特殊?
3.6.3 3D成像有何优点?
3.6.4 3D成像主要用在什么情况?
第4章 磁共振血管造影
4.1 血流与流空效应
4.1.1 血液流动怎么会影响MRI成像?
4.1.2 静止的血液MR信号如何?
4.1.3 血管内血液流动有什么特点?
4.1.4 血管的MR信号与血流的关系怎样?
4.1.5 流空效应产生的条件
4.1.6 流空效应与MR信号强度变化的关系
4.1.7 血流对MR图像的不良影响
4.1.8 血流流空效应的有效利用
4.2 血管在MRI成像时的信号特点
4.2.1 血流流动一定导致流空而MR信号减低吗?
4.2.2 血流流速和信号的关系如何?
4.2.3 哪些情况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表现为高信号?
4.2.4 血流进入现象怎么形成?
4.2.5 血流进入产生的高信号如何克服和利用?
4.2.6 什么是偶回波相位重聚现象?
4.2.7 偶回波相位重聚现象有什么好处或不利之处?
4.2.8 什么是舒张期伪门控现象?
4.2.9 舒张期伪门控现象如何识别?
4.2.10 如何使快速血流呈低信号?
4.2.11 如何使快速血流呈高信号?
4.2.12 血液湍流信号如何?
4.3 时间飞跃法MRA
4.3.1 MRA中的A指动脉还是指血管造影?
4.3.2 MRA一定要用造影剂吗?
4.3.3 MRA的成像过程怎样?
4.3.4 什么是MIP重建技术?
4.3.5 MRA的旋转图像如何形成?
4.3.6 什么是时间飞跃法(时飞法,TOF)MRA?
4.3.7 简要叙述时间飞跃法MRA的原理?
4.3.8 时间飞跃法MRA图像上血管的表现是亮的还是黑的?
4.3.9 时间飞跃法MRA有什么优点?
4.3.10 时间飞跃法MRA目前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4.4 相位对比法MRA
4.4.1 相位与MR信号有何关系?
4.4.2 血流速度与相位丢失或相位重聚有何关系?
4.4.3 相位对比法(PC法)MRA的成像过程怎样?
4.4.4 为什么PC法MRA成像时间较长?
4.4.5 为什么PC法MRA成像时要明确设定目标血管的血流速度?
4.4.6 PC法MRA与时间飞跃法MRA比较有何优点?
4.4.7 PC法MRA的缺点在哪里?
4.4.8 PC法MRA目前主要用在哪些临床情况?
4.5 造影剂增强超快速MRA
4.5.1 为什么要使用造影剂来做MRA?
4.5.2 为什么要快速注射造影剂?
4.5.3 快速MRA成像对机器条件的要求如何?
4.5.4 一定要在成像前训练屏气吗?
4.5.5 如何估算造影剂团到达靶血管的循环时间?
4.5.6 造影剂的量如何掌握?
4.5.7 是否需要高压注射器?
4.5.8 采用什么成像序列为好?
4.5.9 TR和TE如何优选?
4.5.10 翻转角选择对图像有何影响?
4.5.11 后处理方法对CE-MRA的
……
第5章 影响MRI检查质量的因素
第6章 磁共振波谱分析
第7章 磁共振设备
第8章 安全性和副作用
第二篇 MRI临床应用
前言
第1章 磁共振物理现象
1.1 原子核的结构
1.1.1 人体组织的化学成分
1.1.2 原子的组成
1.1.3 电子的特性
1.1.4 原子核的特性
1.1.5 质子的特性
1.2 原子核的磁特性
1.2.1 原子核为何有磁性?
1.2.2 人体怎么会有磁性?
1.2.3 人体没有磁性,那怎么能做磁共振成像?
1.2.4 人体内这么多原子都与磁共振成像有关吗?
1.2.5 氢原子与质子是什么关系?
1.2.6 质子自旋和角动量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1.2.7 置于强磁场内的质子,其角动量有何变化?
1.2.8 磁矩有什么特点?
1.2.9 什么是进动?
1.2.10 进动与外加主磁场有何关系?
1.2.11 什么是Tesla?
1.3 原子核的磁共振物理现象
1.3.1 什么是共振?
1.3.2 单摆运动如何形成共振现象?
1.3.3 进动的磁矩能发生共振吗?
1.3.4 外加磁场B1如何实现?
1.3.5 磁共振现象与磁共振成像有何区别?
1.4 弛豫过程
1.4.1 什么是弛豫?
1.4.2 什么是弛豫过程?
1.4.3 什么是纵向弛豫?
1.4.4 什么是横向弛豫?
1.4.5 弛豫过程中的能量转变关系如何?
第2章 磁共振图像中的信号对比原理
2.1 MRI图像中信号的产生和采集
2.1.1 什么是MR信号?
2.1.2 MR信号怎样产生?
2.1.3 只有横向上的磁矩才会产生MR信号吗?
2.1.4 要测量纵向上的磁矩大小怎么办?
2.1.5 怎么能采集到磁共振中释放出来的回波信号呢?
2.1.6 回波信号的相位、频率和强度的特性由什么决定的?
2.2 组织的质子密度
2.2.1 密度高,就是比重大吗?
2.2.2 什么是质子密度?
2.2.3 人体中哪些组织质子密度较低?
2.2.4 哪些组织质子密度较高?
2.2.5 什么是质子密度加权图像?
2.2.6 质子密度高低和信号高低有何关系?
2.3 组织的T1时间
2.3.1 什么是T1时间?
2.3.2 T1时间与MRI图像有什么关系?
2.3.3 什么是T1加权图像?
2.3.4 哪些组织T1值较长?
2.3.5 哪些组织T1时间短?
2.4 组织的T2时间
2.4.1 什么是T2时间?
2.4.2 T2不是和Tl一样长吗?
2.4.3 T2为什么要比T1短?
2.4.4 T2与T2有什么不同?
2.4.5 哪些组织T2长?
2.4.6 哪些组织T2短?
2.4.7 怎么做T2加权成像?
2.4.8 每种组织的质子密度、T1值、T2值都不一样吗?
2.4.9 T1加权图像只反映组织的T1值不同吗?
2.5 造影剂的应用
2.5.1 磁共振成像为何要用造影剂?
2.5.2 目前有哪些磁共振造影剂?
2.5.3 为什么增强MRI一般都只做T1加权成像?
2.5.4 钆剂的种类和特点如何?
2.5.5 锰剂的种类和特点如何?
2.5.6 铁剂的种类和特点如何?
2.5.7 钆剂的副作用如何?
2.5.8 国产的造影剂好吗?
2.5.9 磁共振造影剂主要适应证有哪些?
2.5.10 有口服造影剂吗?
2.6 出血性病灶的信号变化特征
2.6.1 出血病灶的显示CT好还是MRI好?
2.6.2 脏器实质内血肿的成分如何渐行性转变的?
2.6.3 急性期血肿的MRI信号如何?
2.6.4 亚急牲期血肿的MRI信号如何?
2.6.5 慢性期血肿的MRI信号如何?
2.6.6 各脏器内的血肿表现有何不同?
2.7 脂肪信号的抑制方法
2.7.1 为什么要抑制脂肪的MR信号?
2.7.2 抑制脂肪的MR信号有哪些方法?
2.7.3 脂肪中的质子和水分子中的质子在磁特性上有什么不同?
2.7.4 什么是脂肪饱和技术?
2.7.5 脂肪饱和技术有什么优点?
2.7.6 脂肪饱和技术有什么缺点?
2.7.7 什么是反转复原脂肪抑制技术?
2.7.8 反转复原脂肪抑制技术有什么优点?
2.7.9 反转复原脂肪抑制技术有什么缺点?
2.7.10 什么是反相位成像脂肪抑制技术?
2.7.11 反相位成像脂肪抑制技术有什么优点?
2.7.12 反相位成像脂肪抑制技术有什么缺点?
2.7.13 还有其他脂肪抑制技术吗?
第3章 磁共振成像
3.1 数字矩阵与数字化图像
3.1.1 影像的形成条件
3.1.2 数字影像的概念
3.1.3 数字影像与普通胶片影像相比有何优点?
3.1.4 数字影像与磁共振图像的关系如何?
3.1.5 数字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何较低?
3.1.6 像素和体素有何区别?
3.1.7 什么是部分容积效应?
3.1.8 何为数字影像的窗位窗宽显示技术?
3.2 磁共振成像的时间过程
3.2.1 人体进入磁体后的变化
3.2.2 成像的过程
3.2.3 什么是心电图门控成像技术?
3.2.4 成像完成后的后处理过程
3.2.5 诊断报告的形成过程
3.3 磁共振成像中的空间定位
3.3.1 什么是梯度磁场?
3.3.2 梯度磁场有何作用?
3.3.3 梯度磁场的一般数值是多少?
3.3.4 梯度强度与图像质量有何关系?
3.3.5 如何实现层面选择?
3.3.6 同一层面中不同位置的像素的信号如何分辨?
3.3.7 什么是多层面成像技术?
3.3.8 什么是K空间?
3.3.9 什么是傅里叶转换?
3.3.10 什么是K空间零填充技术?
3.3.11 什么是K空间分段采集技术?
3.3.12 什么是螺旋MRI技术?
3.4 磁共振成像中的主要参数
3.4.1 什么是脉冲序列?
3.4.2 什么是TR?
3.4.3 什么是TE?
3.4.4 什么是NEX?
3.4.5 什么是matrix?
3.4.6 什么是flipangle?
3.4.7 什么是FOV?
3.4.8 什么是THK?
3.4.9 什么是Gap?
3.4.10 什么是acquisitiontime?
3.5 主要MRI成像序列
3.5.1 什么是自旋回波(SE)序列?
3.5.2 SE序列中如何进行T1加权成像?
3.5.3 SE序列中如何进行T2加权成像?
3.5.4 SE序列中如何进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
3.5.5 什么是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
3.5.6 什么是梯度回波(GRE)序列?
3.5.7 什么是稳态梯度回波(GRAss或FISP)序列?
3.5.8 什么是扰相梯度回波(SPGR或FLASH)序列?
3.5.9 什么是turbo-FLASH序列?
3.5.10 什么是反转复原(IR)序列?
3.5.11 STIR序列为什么能抑制脂肪信号?
3.5.12 什么是FLAIR序列?
3.5.13 什么是磁敏感转移(MTC)成像?
3.5.14 什么是平面回波(EPI)序列?
3.5.15 平面回波(EPI)序列是T1还是T2加权成像?
3.5.16 SE-EPI序列时T1和T2加权成像都能做吗?
3.5.17 GRE-EPI序列是T1还是T2加权成像?
3.5.18 IR-EPI序列是Tl还是T2加权成像?
3.5.19 什么是GRASE序列?
3.5.20 什么是弥散成像?
3.5.21 什么是灌注成像?
3.5.22 什么是弥散张量成像?
3.5.23 脑功能成像是应用EPI技术的吗?
3.5.24 EPl技术对心脏MRI成像有何影响?
3.6 3D磁共振成像
3.6.1 什么是3D成像?
3.6.2 3D成像过程有何特殊?
3.6.3 3D成像有何优点?
3.6.4 3D成像主要用在什么情况?
第4章 磁共振血管造影
4.1 血流与流空效应
4.1.1 血液流动怎么会影响MRI成像?
4.1.2 静止的血液MR信号如何?
4.1.3 血管内血液流动有什么特点?
4.1.4 血管的MR信号与血流的关系怎样?
4.1.5 流空效应产生的条件
4.1.6 流空效应与MR信号强度变化的关系
4.1.7 血流对MR图像的不良影响
4.1.8 血流流空效应的有效利用
4.2 血管在MRI成像时的信号特点
4.2.1 血流流动一定导致流空而MR信号减低吗?
4.2.2 血流流速和信号的关系如何?
4.2.3 哪些情况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表现为高信号?
4.2.4 血流进入现象怎么形成?
4.2.5 血流进入产生的高信号如何克服和利用?
4.2.6 什么是偶回波相位重聚现象?
4.2.7 偶回波相位重聚现象有什么好处或不利之处?
4.2.8 什么是舒张期伪门控现象?
4.2.9 舒张期伪门控现象如何识别?
4.2.10 如何使快速血流呈低信号?
4.2.11 如何使快速血流呈高信号?
4.2.12 血液湍流信号如何?
4.3 时间飞跃法MRA
4.3.1 MRA中的A指动脉还是指血管造影?
4.3.2 MRA一定要用造影剂吗?
4.3.3 MRA的成像过程怎样?
4.3.4 什么是MIP重建技术?
4.3.5 MRA的旋转图像如何形成?
4.3.6 什么是时间飞跃法(时飞法,TOF)MRA?
4.3.7 简要叙述时间飞跃法MRA的原理?
4.3.8 时间飞跃法MRA图像上血管的表现是亮的还是黑的?
4.3.9 时间飞跃法MRA有什么优点?
4.3.10 时间飞跃法MRA目前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4.4 相位对比法MRA
4.4.1 相位与MR信号有何关系?
4.4.2 血流速度与相位丢失或相位重聚有何关系?
4.4.3 相位对比法(PC法)MRA的成像过程怎样?
4.4.4 为什么PC法MRA成像时间较长?
4.4.5 为什么PC法MRA成像时要明确设定目标血管的血流速度?
4.4.6 PC法MRA与时间飞跃法MRA比较有何优点?
4.4.7 PC法MRA的缺点在哪里?
4.4.8 PC法MRA目前主要用在哪些临床情况?
4.5 造影剂增强超快速MRA
4.5.1 为什么要使用造影剂来做MRA?
4.5.2 为什么要快速注射造影剂?
4.5.3 快速MRA成像对机器条件的要求如何?
4.5.4 一定要在成像前训练屏气吗?
4.5.5 如何估算造影剂团到达靶血管的循环时间?
4.5.6 造影剂的量如何掌握?
4.5.7 是否需要高压注射器?
4.5.8 采用什么成像序列为好?
4.5.9 TR和TE如何优选?
4.5.10 翻转角选择对图像有何影响?
4.5.11 后处理方法对CE-MRA的
……
第5章 影响MRI检查质量的因素
第6章 磁共振波谱分析
第7章 磁共振设备
第8章 安全性和副作用
第二篇 MRI临床应用
目 录内容简介
《MRI·临床医师心读》共分两部分。第一篇为磁共振基础知识篇,基础知识篇中基本采用了问答式的写作方式,分八章介绍MR成像基础和基本原理,特别对目前临床上已普遍采用的脂肪抑制技术、MR快速成像序列、MR血管造影、MR波谱分析等新技术作了较详细的阐述。第二篇为磁共振临床应用篇,分八章阐述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包括脑与头颅、颈部与五官、胸部、心脏大血管、上腹部、盆腔与泌尿生殖器、脊柱与脊髓、骨关节等内容。每一章节讲述该章节涉及的常见疾病的MR检查方法,然后扼要叙述该章涵盖的疾病的临床特点和MRI表现,突出重点,指出临床应用中须注意的问题。
《MRI·临床医师心读》适合临床各科医师及低年资影像科医师阅读和参考。
《MRI·临床医师心读》适合临床各科医师及低年资影像科医师阅读和参考。
比价列表
暂无价格数据。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