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第一章 土地利用学的概念、属性和发展 1第一节 土地利用学的概念界定 1第二节 土地利用学的学科思维 3第三节 土地利用学的特点和重大问题 5第四节 土地利用学的学科体系 7第五节 土地利用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1第六节 土地利用学的演进历程和发展方向 12参考文献 21第二章 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与研究动态 23第一节 中国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 23第二节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 27第三节 国外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现状 37第四节 国外人地关系分析及其土地利用变化的启示 52第五节 国内外土地利用研究动态 58参考文献 68第三章 土地利用的概念框架和理论基础 72第一节 土地利用的含义 72第二节 土地利用的特点和本质 76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准则和原则 79第四节 土地利用的驱动力因素 82第五节 土地利用的经济学原理 90第六节 土地利用的基础理论 95参考文献 117第四章 土地利用研究的方法、模型和实验 119第一节 土地利用的研究方法 119第二节 土地利用的研究模型 164第三节 土地利用实验 171参考文献 183第五章 土地利用分类、规制和管理 185第一节 土地利用分类 185第二节 土地用途管制分类 195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制的概念框架 201第四节 不同层级土地利用的规制和管理 204第五节 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规制 208第六节 土地利用的质量规制和生态管护 214参考文献 217第六章 土地利用评价和结构优化 218第一节 土地利用评价的一般描述 218第二节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225第三节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230第四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235第五节 土地利用外部性评价 250第六节 公益性土地利用评价 257第七节 经营性土地利用的价值评估 263第八节 土地利用结构的形成机理 268第九节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272参考文献 287第七章 土地利用空间组配 290第一节 影响土地利用空间组配的因素 290第二节 土地利用的空间支持系统 294第三节 土地利用区划 299第四节 土地用途分区 305第五节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 310第六节 全球土地利用的基本格局 316第七节 中国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 319参考文献 330第八章 土地利用安全及风险评价 334第一节 土地利用安全及其评价 334第二节 丘陵山区土地利用退化评价:景观破坏度 337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敏感度评价 339第四节 土地利用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评价的模型应用 348第五节 土地利用风险评价 352参考文献 357第九章 土地利用工程与实践 359第一节 土地利用工程概述 359第二节 土地利用工程的学科属性 361第三节 土地利用工程技术流程和措施 363第四节 土地利用工程实践:山西省隰县试区土地综合治理与利用工程 372参考文献 375第十章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发展 376第一节 城市交通系统概述 376第二节 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 378第三节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系统的相互协调 385第四节 协调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系统的政策设计 392参考文献 395第十一章 土地利用决策支持系统 397第一节 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397第二节 土地利用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 401第三节 土地利用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404第四节 土地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案例分析 411参考文献 419第十二章 土地利用变化与全球变化 420第一节 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及动力学机制 420第二节 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目标 422第三节 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内容 422第四节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方法 425第五节 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 428第六节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429第七节 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431参考文献 436第十三章 土地利用伦理、健康和生态文明 438第一节 土地利用伦理 438第二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 445第三节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 456第四节 土地利用的生态文明 463第五节 行为学视角下的土地利用组织 469参考文献 477第十四章 土地利用美学、文化和哲学 480第一节 土地利用美学 480第二节 土地利用审美价值的构建 483第三节 土地利用文化 489第四节 土地利用哲学 493参考文献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