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功夫在诗外
1.如何进行音乐心理素质自我检测?
2.音乐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师德?
3.为什么要多听音乐会?
4.为什么要求小学生都要学会一种乐器?
5.为何要提高审美修养?
6.我们的审美对象有哪些?
7.如何提升“自然之美”素养?
8.如何提升社会美素养?
9.如何提升艺术美素养?
10.为何要加强“听”的基本功?
11.为何要加强“讲”的基本功?
12.为何要加强“唱”的基本功?
13.为何要加强“奏”的基本功?
14.为何要加强“舞”的基本功?
15.为何要加强“写”的基本功?
16.为何要勤动脑?
17.为何要勤动眼?
18.为何要勤动口?
19.为何要勤动手?
20.为何要勤动腿?
21.器乐学习中的能力迁移是怎样的?
22.音乐教师的威信从何而来?
23.为何要净化课堂教学语言?
24.教学语言为何要求准确性?
25.常见教案形式有哪些?
26.音乐教师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27.音乐教师的“角色”有哪些?
28.为什么要成为表演艺术家?
29.为什么要成为音乐指挥家?
30.为什么要成为导游者?
31.为何要成为伴游?
32.为何要成为朗诵表演艺术家?
33.为何要成为导演与观众?
34.为何又要成为美术家?
35.参加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项目和意义如何?
36.大赛中声乐、钢琴表演是怎样的?
37.大赛中即兴编配、弹唱是怎样的?
38.大赛中器乐演奏是怎样的?
39.大赛中舞蹈表演是怎样的?
40.大赛中音乐理论是怎样的?
41.大赛中指挥合唱是怎样的?
42.参加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应该注意什么?
43.音乐课型有哪些?
44.教学后记如何写?
45.音乐课教案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
46.怎样布置音乐教室?
47.怎样克服观摩课上的怯场心理?
48.音乐课程如何设计?
49.为什么要多听课?
50.备课种类有哪些?
51.如何进行音乐素质的自我测试?
52.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教师?
第二章 宏观教学篇
53.《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中多什么少什么?
54.音乐新课标下的好课是怎样的?
55.评价音乐课的标准有哪些?
56.音乐审美美在何方?
57.教学方法有哪些?
58.为什么对音乐课说“不”?
59.音乐课导入法有哪些?
60.如何空讲?
61.如何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62.怎样让喧闹的课堂安静下来?
63.提问的作用何在?
64.课堂提问有哪些艺术?
65.课堂提问忌讳啥?
66.课堂教学中的“零界现象”是怎样的?
67.常用的音乐教学模式有哪些?
68.音乐创新课如何上?
69.音乐课之“说课”如何说?
70.怎样评估学生的音乐成绩?
71.怎样调节音乐课的气氛?
72.学生最爱听到怎样的课堂用语?
73.音乐教学中的“客串效应”是怎样的?
74.音乐教学中“三条主线”是怎样的?
75.什么样的评课不可取?
76.动静交替,先动后静还是先静后动?
77.怎样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
78.怎样让美妙的音乐更动听?
79.怎样达到音乐课堂教学的综合美?
80.为什么说音乐学习离不开模仿,怎样模仿?
81.指挥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
82.柯达伊手势在视唱教学中如何使用?
83.音乐课堂中“动”的形式有哪些?
84.怎样巧妙利用音乐书中的插图?
85.《教师用书》如何用?
86.音乐课需要留作业吗?
87.音乐课的“三个等于”对吗?
88.怎样进行音乐课愉快教学?
89.音乐课的一般常见结构有哪些?
90.说课稿如何设计?
91.如何利用直观教具?
92.如何利用现代化多媒体?
93.怎样才能做到不拖堂?
94.怎样进行课堂总结(小结)?
95.如何走进课堂?
96.教学风格有哪些?
97.板书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98.为什么上课必须写教案?
……
第三章 音乐欣赏篇
第四章 基础乐理篇
第五篇 视唱练耳篇
第六章 钢琴、电子琴篇
第七章 声乐艺术篇
第八章 其他乐器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