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与真实
“中学”与“西学”
——从李陵说起
横读哲学
——“倒读历史”的联想
态度与真实
——20世纪中国史学的问题
知识的傲慢与道德的傲慢
我之“舒芜观”及其他
“学术会议”中的“学术”
“恶心不可有,好心也不可有”
词典五谈
自行车族成员的呐喊
何必陷孔子于举世无友之绝境
——读傅浩《孔子无友》有感
美狄亚
——论康敏的悲剧意义及其他
当政治成为笑谈
网络版《声律启蒙》V2.0
想像与变革
想像与变革
——在下一个一千年中的科学
中西合璧:创造性的融合
——访程抱一先生
新语喋喋化全球
全球问题:意识革命和文化转型
历史是表示“理性”的?
托克维尔的其实
冷静的看客还是聚光灯下的角色
——关于伯林的断想
美国“文化战争”的历史根源
保尔的复出与历史反思
别热嘉耶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河岸上有座索尔仁尼琴的别墅
关乎性格 关乎命运
第八个不是铜像
罗振玉和王国维的世纪风云
——《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校订札记
段锡朋
——亦儒亦墨亦真诚
我的父亲
老温德啊老温德
“联圣”妙作幸有传
忆顾准伯伯
关乎性格 关乎命运
——阅读孙大雨
作协会员证上的照片
——忆我的爸爸李长之
音在弦外
——在《我家》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刘宝瑞和他的单口相声
冯友兰先生与先父梁漱溟交往二三事
回忆钱钟书兄
《随想录》发表的前前后后
彬彬君子潘际垌
忆光直先生
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
学问人与自然人
关于对稼轩摸鱼儿次的理解
从现实文化语境看《草根的力量》
“学问人”与“自然人”闲话《浮生论学》
重审中的中国想像
——简评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
潜规则的来由
正义的标准总要老
我们虚拟的精神资本
知识分子的人生经济学
一个人和一个世界
——写在《舒芜口述自传》出版的日子
千百年眼
知死而后知生
酷刑:从肉体到精神
——读《人类酷刑史》
剥去“皇帝”的外衣
——再读《我的前半生》有感
知堂文章的“流氓鬼”与“绅士鬼”
对待文化的一种态度和另一种态度
重新解读《红楼梦》
——谈《红楼梦脂评校本丛书》的出版
终古闲情归落照
醒莫更多情
我有迷魂招不得
小布尔乔亚们的纳兰
王蒙:“水鼓”、“失语”与“水泄”
何妨裸体
走出精神的盆地
精神如何影响历史
——读一读《马丁·路德的神学》
走出精神的盆地
检点阴云密布的心灵
——评《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
罗马的遗产
尼布尔悖论: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这思考着的人的喜剧
精英主义还是白人主义
联合国,不要为加利哭泣
——读联合国前秘书长回忆录拾遗
当愚昧疯狂变得有趣时
一生真伪有谁知
——关于贝利亚
幽深的记忆隧道
对自我行动还是 对世界行动
——读《和尚与哲学家——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
特朗斯特罗姆:饮者的刀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