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1.1.1 原始社会的贸易
1.1.2 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1.1.3 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1.1.4 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1.1.5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贸易
1.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
1.2 国际贸易常用术语及其分类
1.2.1 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1.2.2 国际贸易分类
1.3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综述
1.3.1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及体系
1.3.2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1.4 国际贸易的利益与经济学分析
1.4.1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均衡
1.4.2 存在贸易情况下的均衡
1.5 本书结构安排
本章小结
概念与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2.1 亚当·#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2.1.1 重商主义
2.1.2 重农学派
2.2 绝对优势理论
2.2.1 绝对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
2.2.2 绝对优势理论的实证分析
2.2.3 绝对优势理论评价
2.3 比较优势理论
2.3.1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
2.3.2 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证分析
2.3.3 比较优势理论评价
本章小结
概念与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3.1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2 赫克歇尔一俄林资源禀赋理论
3.2.1 相关概念
3.2.2 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的基本假设
3.2.3 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的基本内容
3.2.4 H—O定理的数学公式推导
3.3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3.3.1 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
3.3.2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证明
3.3.3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案例分析
3.3.4 赫克歇尔一俄林资源禀赋理论评价
本章小结
概念与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4.1 里昂惕夫悖论
4.1.1 里昂惕夫悖论的提出
4.1.2 对里昂惕夫悖论的解释
4.2 动态的周期理论
4.2.1 技术周期说
4.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4.3 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
4.3.1 规模经济及其分类
4.3.2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4.4 产业内贸易理论
4.4.1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及分类
4.4.2 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4.4.3 产业内贸易的测定
4.5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4.5.1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主要内容
4.5.2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解释与分析
4.5.3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适用范围和理论意义
本章小结
概念与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国际贸易政策
5.1 重商主义
5.1.1 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
5.1.2 重商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5.2 自由贸易政策
5.2.1 自由贸易的兴起
5.2.2 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
5.3 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
5.3.1 贸易保护理论
5.3.2 保护贸易政策的实施
5.3.3 对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的评价
5.4 超保护贸易政策
5.4.1 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兴起
5.4.2 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5.4.3 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
5.4.4 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5.5 贸易自由化和新贸易保护主义
5.5.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
5.5.2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5.5.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自由化的深化
5.6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5.6.1 初级外向战略与出口鼓励政策
5.6.2 进口替代战略与保护贸易政策
5.6.3 出口替代战略与出口鼓励政策
本章小结
概念与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关税措施
6.1 关税概述
6.1.1 关税的概念
6.1.2 关税的性质
6.1.3 关税的特点
6.2 关税的分类
6.2.1 按商品流向分类
6.2.2 按税率的优惠程度分类
6.2.3 按特殊目的征收的进口附加税
6.3 关税的征收
6.3.1 关税的征收方法
6.3.2 海关税则及其分类
6.3.3 关税征收程序
6.4 关税保护
6.4.1 关税保护理论
6.4.2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6.4.3 关税保护率
6.5 关税减让
本章小结
概念与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7章 非关税措施
第8章 出口鼓励措施
第9章 国际服务贸易
第10章 当代保护贸易的新发展
第11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12章 世界贸易组织
第13章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与对外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