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冬古典小说研究论集
作者:李辰冬 著
出版:中华书局 2006.6
页数:405
定价:29.00 元
ISBN-10:7101051545
ISBN-13:9787101051544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红楼梦研究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曹雪芹的时代、个性及其人生观
第三章 红楼梦重要人物的分析
第四章 红楼梦的世界
第五章 红楼梦的艺术价值
与潘重规先生谈红楼梦
附 民族血泪铸成的红楼梦(潘重规)
贾宝玉的精神
附录
自序
台湾自序
三版自序
三国水浒也西游
三国演义研究
第一章 三国故事的演变
第二章 三国演义所表现的社会意识
第三章 三国演义的艺术造诣
水浒传研究
第一章 水浒故事的演变
第二章 水浒传所表现的社会意识
第三章 水浒传的艺术造诣
西游记研究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吴承恩的生平及其个人意识
第三章 天上人间
第四章 唐僧、行者与八戒
第五章 西游记的价值
第六章 西游记的艺术造诣
附录
初版自序
再版自序
三版自序
论文选编
论方言与文学的关系——并就红楼梦高鹗修正本谈写作技巧
关于红楼梦原本问题
三国演义的价值
西游记的价值
儒林外史的价值
镜花镜的价值
老残游记的价值
论意识与表现
平话文学的精神
平话时期
出版后记
李辰冬,河南省济源县人,生于一九○七年八月二日。父名李葆惠,母李魏氏,父曾任小学校长及县长。辰冬六岁入学,十二岁只身离家就读开封第二中学,十八岁赴北平就读燕京大学国文系。毕业后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所攻读比较文学与文学批评,二十七岁获文学博士后返国。先执教母校燕京大学,一九三五年任天津妇女师学院国文系教授。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辗转至重庆,执教中央政治学校。当时中央文化运动委员张道藩先生深爱其才,聘为主任秘书,并主编《文化先锋》、《文艺先锋》两月刊。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奉派为中央文运会平津特派员,主编《新思潮》月刊,两年内大力推展文化工作。一九四七年任北平参议会秘书长,唯因性格耿介不适仕途,更以无暇读书为苦,一九四八年毅然远赴兰州执教西北师范学院,《陶渊明评论》即在该时写作完稿。一九四九年夏经广州去台湾,抵台后师范学院刘真院长得知,立即聘任为国文系教授。一九五四年创办中华文艺函授学校。一九六三年应新加坡义安学院之聘,辞去函校校长职。在新六年完成《诗经研究》、《诗经通释》及《诗经研究方法论》等著作。返国后再执教师范大学及研究所,一九七八年退休仍行兼课。自认个人时间较多,乃专心治学著述,一生好学,著作等身。
李辰冬的主要著作有《红楼梦研究》、《三国水浒与西游》、《陶渊明评论》、《文学新论》、《杜甫作品系年》、《尹吉甫生平事迹考》、《诗经通释》等等,其中尤其是他的小说研究作历年多次再版,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大陆,后来在中国台湾及海外都有很大影响。
在小说研究领域,如果说胡适、鲁迅等是“五四”现代学术的第一代的话,那么李辰冬则属于第二代。以胡适、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家提倡白话和白话文学,他们推崇白话小说,并在他们的研究中引进西方思想和研究方法,取代那些旧式的随意鉴赏、直觉评论以及猜谜式的索隐,使小说研究获得了现代学术的品格。用胡适的话来说,“这种工作是给予这些小说名著现代学术荣誉的方式;认定它们也是一项学术研究的主题,与传统的经学、史学平起平坐。”
文学研究需要有文学理论的指导,而文学理论又必须有科学的历史哲学做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可能通透和准确地解说文学。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