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传播论
作者:杨钢元 著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4
页数:421
定价:28.00 元
ISBN-13:9787020066773
ISBN-10:7020066771
去豆瓣看看 引言
上编 实践与理论
第一章 人类信息传播活动
第一节 前语言阶段的信息形态
第二节 语言的诞生
第三节 文字前的实物化信息载体的诞生
第四节 文字的诞生与传播空间的拓展
第五节 思维的转型
第六节 印刷媒介逻辑自洽的强权与美的绽放
第七节 声像的回归——全面信息消费时代来临
第二章 人类审美活动分析
第一节 权能感:人类实践活动制约审美活动的心理中介
第二节 审美理想:审美活动的核心
第三章 “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中国古代的传播观念
第一节 “形名”论:中国古代的记号学观念
第二节 从观天地万象到“立象以尽意”
第四章 传播概念系统的考察
第一节 信息
第二节 信息媒介:讯息通道与代码
中编 具象传播的讯息通道与代码规则
第五章 具象传播与传播具象
第一节 活动声像的“非符号性”
第二节 具象与具象传播
第三节 具象传播的建构规则:真实系统与认知结构
第六章 影像编码的四种基本方式
第一节 开放性过程现场直播
第二节 纪实编码
第三节 组合编码
第四节 影像配合编码及各编码方式的关系
第七章 蒙太奇与长镜头理论的影像传播学定位
第一节 以往对活动声像信息编码方式理论阐释的内在矛盾
第二节 蒙太奇与长镜头理论在传播学意义上的理论统一
下编 具象传播的代码系统
附录格局的界定——文艺创作方法理论研究
序
绪论
第一章 对西方创作方法理论发展的历史考察
一、古希腊罗马创作方法理论
二、中世纪至启蒙运动时代的创作方法理论
三、席勒的《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四、十九世纪创作方法理论
五、西方现当代创作方法理论
第二章 中国古代创作方法理论概观
一、关学及诗词歌赋理论中的创作方法理论
二、中国绘画理论中的创作方法理论
三、小说、戏剧理论中的创作方法理论
第三章 苏联与中国现当代的创作方法理论
一、创作方法概念的正式提出与苏联文论界的争论
二、中国现当代创作方法理论述要
三、小结
第四章 创作方法——具象性艺术的格局分类
一、创作方法作用的领域
二、具象性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
三、具象性艺术独具的符号系统——形象体系
四、“真实家族”的真实面貌
五、格局的界定
第五章 各种创作方法特点分析
一、对主观现象真实的抒写——写主观自然型
二、依主观逻辑的再创造——仿主观自然型
三、对客观现象真实的复写——写客观自然型
四、依现实认识结构的创造——仿客观自然型
五、人为变形的形象体系——超自然型
六、形象的反逻辑组合——反自然型
七、形象体系与内容的并列组合——象征型
第六章 创作方法体系的结构及格局间的关系
一、创作方法体系的结构
二、创作方法间的结合方式
三、结合部的优势
四、创作方法间结合的具体分析及方法与手法的转换
五、可能与不可能的衍生
第七章 创作方法在文艺创作中的位置
一、创作方法与创作精神
二、创作方法与创作原则
三、创作方法与作品思想内容
四、创作方法与世界观
五、创作方法与审美意识
六、创作方法与艺术手法和技巧
七、创作方法与文艺流派
八、创作方法与风格及创作个性
九、创作方法概念的定义
第八章 西方创作方法发展的历史形态巡礼
后记
后记
杨钢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调入新闻学院前,曾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现文学院)任教。曾讲授课程:文学概论、马列文论、美学概论;现讲授课程:广播电视新闻概论、纪录片创作、影像传播理论研究(研)。代表性论著:《具象传播论——形名学之形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具象传播论》这本书是关于研究“具像传播论”的专著,书中以形象的通道与代码为研究对象,构建起了具象传播活动的阐释体系,具体包括了:传播概念系统的考察、影像编码的四种基本方式、蒙太奇与长镜头理论的影像传播学定位、对西方创作方法理论发展的历史考察等内容。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