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土工学
作者:孙钧等著
出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6
丛书:地下工程技术专著丛书
页数:487
定价:138.00 元
ISBN-10:7532378292
ISBN-13:9787532378296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城市地下工程活动的环境土工问题综述
第一节 城市地下工程活动土工环境安全维护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城市环境土工问题的典型工程实例和研究要求
第三节 受不同施工扰动影响土体力学属性变异和其他关键技术的研究
第四节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与环境损伤的智能控制
第五节 地下工程施工变形预测与控制智能方法的实施
第六节 工程应用前景
第七节 研究工程的创意性
第八节 结论与认识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地下工程施工受振动土体力学性态变异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受地下工程施工扰动土体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隧道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扰动影响的现场监测研究
第四节 盾构推进对周围土体扰动影响的试验研究
第五节 盾构推进土体扰动的理论分析
第六节 受施工缷载作用扰动土体的变形与强度特性研究
第七节 地下工程施工对土体扰动的评价
第八节 认识与建议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沉桩施工的环境土工学问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沉桩施工的挤土机理及打桩振动特性分析
第三节 群桩效应分析
第四节 沉桩施工对周近环境的影响
第五节 工程实例计算结果及分析
第六节 沉桩环境病害预防与整治
第七节 认识与建议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盾构隧道施工的环境土工学问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近土体影响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盾构推进施工对土体影响的现场试验研究
第四节 半解析元法的理论导演
第五节 半解析元法数值模拟与验证
第六节 盾构隧道施工市区环境安全技术管理及其变形沉降控制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长距离大型顶管市区施工的环境土木工程问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半解析元法分析顶管施工变形预测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顶管施工地层运动分析的半解析元法
第四节 顶管施工地层运动分析半解析元法的数值实现
第五节 顶管施工效应及其环境危害的预测与防治
第六节 主要结论和问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市区沉井施工的环境土工学问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沉井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七章 相邻建筑物先后施工相互影响的环境土工学问题
第八章 基坑工程市医施工的环境土工学问题
第九章 地铁交叠隧道盾构工程施工的环境的土工学问题
第十章 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第十一章 深大基坑施工变形智能预测与控制
第十二章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变形的智能预测与控制
第十三章 盾构隧道施工多媒体视频监控技术
后记
孙钧院士,祖籍浙江绍兴,1926年10月生于苏州。1949年5月毕业于上海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早年(1954-1956年)随苏联桥梁专家и.д.斯尼特柯教授学习(并担任专家技术口译),修毕副博士学位课程。1980-1981年去美国留学,在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任访问教授。
他青年时期在母校交通大学任教,1952年秋转调同济大学任讲师(1953年)、副教授(1962年)和教授(1979年)迄今。1991年选任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93年后改任院士。现任同济大学校务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地下建筑工程系和岩土工程研究所教授、名誉系主任,同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首批重点学术梯队学科负责人。
现任校外学术兼职主要有: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暨中国国家小组主席、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上届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顾问、名誉理事(上届副理事长),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中国自然科学奖评委,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的顾问教授和兼职教授以及国外一些大学和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
在国内工程界,他现任长江三峡工程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江阴和润扬长江公路悬索大桥和上海市地下铁道工程等重大工程的顾问、上海市建委科技委顾问,以及上海市建工集团和城建集团、浦东城建委的高级技术顾问等工程技术职务。
50年代,他在工程力学和桥梁工程专业任教;1960年起从事工程结构、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与承担工程任务。教龄迄今已52年。孙教授专长结构工程和工程力学,他长期以来在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以及隧道与地下工程结构等学术领域辛勤耕耘,是国内外地下结构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他在岩土流变力学、结构粘弹塑性理论和防护工程抗爆动力学等子学科方面有深厚学术造诣。近年来还开拓了环境土工学和软科学理论与方法在岩土力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他是最早创建“地下结构工程力学”学科分支(1962年)的主要奠基人。
从20世纪80年代初,孙教授结合承担国家基金和部委、省市基金课题、国家各个五年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负责或参加重大工程建设与科研任务,在水工、矿山、煤炭、铁道、公路、市政、国防和人民防空等工程部门的地下工程建设中共完成有关工程科研、勘测和设计项目近40项,撰写学术论文160余篇、专著8部,主要有:《地下结构》(上、下卷),1988、《地下结构有限元法解析》,1988、《岩土力学反演问题的随机理论与方法》,1996、《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实践》,1996、《新型土工材料与工程整治》,1998、《岩土材料流变及其工程应用》,1999、《城市环境土工学》,2002年待出版,等等。
他的若干科研成果经专家评议或鉴定认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或居国内领先地位。先后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部委级一、二、三等奖8项、由国外和知名人士个人颁发的基金一等奖各1项,连同其它奖励共20余项。
在从事高等教育方面,他在同济大学兴办了国内第一所《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专业(1960年),该专业是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地下工程结构,1981年)、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结构工程,1986年)和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的建站点(土木、水利,1988年)。孙教授是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81年)。
《城市环境土工学》是一部讨论在诸多大城市工程建设中,因各类地下工程与软土隧道施工活动带来工程周近环境土工公害及其施工变形预测和控制等方面一系列环境维护与安全问题的学术专著。
《城市环境土工学》是作者们近20年来参加上海市和其他一些城市地铁车站、高层建筑物和悬索大桥锚碇结构的深大基坑、盾构法施工的地铁区间隧道(含交叠隧道)、大型顶管、桩基和沉井工程等隧道与地下工程重大建设项目有关科研、设计和施工这一环境土工学领域,以及相邻建(构)筑物先后施工相互影响问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系统性总结。《城市环境土工学》内容还重点涉及并探讨了: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中受扰动土体力学,性态的变异,深大基坑与盾构法隧道施工变形预测与控制的人工智能方法,以及盾构掘进施工的多媒体视频监控技术等许多方面。
《城市环境土工学》述及的一些内容和研究方法就其研究广度和深度在国内外尚属少见,成果具有相当的创意特色,相信对我国城市工程活动的环境土工学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均有一定的推动和助益。
《城市环境土工学》可供从事城市市政工程建设的广大设计、施工和科学研究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学习、借鉴。
比价列表